普宁的“浴龙岩”,不一样的湖光山色

(一)前言
在普宁的西北方向,有一座镇,人称“梅塘镇”,该镇最有名气的就是社山村的一座清代寺庙“社山庵”,即现在所说的“浴龙岩”。这个位于乌山岩山麓的寺庙,因为有天姿国色的“第二美娘”,有传说中的“九曲桥”,还有传奇的山顶“放野”而著名潮汕一带。“五一节”到了,选择这样的一个森林公园,放松心情,回归自然。
(二)浴龙岩,有传说中的“九曲桥”
2018年4月29日下午,我们驱车来到梅塘镇的社山村,将车停放在社山村浴龙岩的停车场。停车场修建在社山水库边上,对岸就是浴龙岩古寺。要想去古寺,必须步行经过一座横跨在水库中间,全部用石块砌成的,外带不锈钢护栏的石桥,这座桥就叫“九曲桥”。普宁的“九曲桥”,与杭州西湖的九曲桥一样,九曲十八弯;“九”, 是数字中最大的单数,古有“九九归一”和“九五之尊”之说,均是对“九”这个充满吉祥、尊贵的吉数集中的概括;“九曲”,顾名思义,指桥共分成九曲,曲折迂回。
“九曲桥”,在它的右侧起点上还有一座通向社山水库中心的石桥,桥的尽头建有一亭,取名“湖心亭”。坐在“湖心亭”下,不但可以纳凉休憩,还可以欣赏湖光山色:碧绿的平静的水面,翠绿的乌山岩山,及点缀山体的“浴龙岩古寺”,还有裹着野花香味的富含负粒子的空气,头顶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构成一幅南国的山水画卷。走在“九曲桥”上,注视前方的帅哥美女,仿佛桥也在动了。过了桥,就是浴龙岩古寺,一个半月型水池就在眼前,池中的水泥基座上耸立着手持水瓶的观音,原来这就是“观音送水”,水池就是“放生池”,许多善男信女常来这里放生。从这里看“九曲桥”、“湖心亭”,不但美,也很有气势,我仿佛找到了在潮州看“湘子桥”的感觉,只是一个直,另一个曲而已。
(三)浴龙岩,有天姿国色的“第二美娘”
浴龙岩古寺,建于清代,即公元1873年,距今已有145年的历史。据研究,在清朝末年,揭西棉湖镇有个女子,知书达理,才貌俱佳,被宫廷选中,在同批入宫的美女中号称“第二美娘”。虽然她生得天姿国色,可惜她生性高洁,不羡慕宫廷的荣华富贵,为逃避官兵追捕,偷偷出逃,在社山石洞中藏了七昼夜,最终脱险。在社山村乌山岩山脚下的“浴龙岩”,她发现这里风景优美、景色宜人,决定在此建庵,出家为尼;同时,免费为社山村民开方看病施药,广行善德,社山人亲切地称她为“广福娘”。
浴龙岩古寺,依山而建,从下到上,大体有四层,愈向上年代愈久远。据说,自古佛道一家亲,这里既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佛,又供奉着道家的“元天上帝”,还有民间最崇拜的“慈悲娘娘”和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广福娘娘”。没想到佛、道两家,两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这里和谐相处。“慈悲娘娘”供奉在第二层,她的宝座两侧,各修置一个小小的水缸,取名“龙泉”、“凤井”;泉水来自山顶石缝里渗出的清泉,方便游客取水;后来,又将“龙泉”、“凤井”的泉水引至殿前的天井水池;这里是浴龙岩的大堂,“慈悲娘娘”右边是“地母娘娘”, 左边是“注生娘娘”, 右中堂有“天地父母”,听当地人说,这个“注生娘娘”好灵,附近好多想生男孩子的信众,都会来这里祈求自己的愿望能够实现。 “释迦牟尼”供奉在第四层,这里有两块剥漆的古老牌匾,分别写着“古先生”和“日监在兹”,属于清朝光绪年间的文物;有趣的是,在“广福娘娘”偏殿,同样有一块光绪年间造的“自求多福”牌匾;对“广福娘娘”,估计小孩看到会有点怕,因为太逼真了,像个真人坐在椅子上面。








(四)浴龙岩,到乌山岩“放野”
在浴龙岩古寺,东西两侧都有攀山的水泥道。古寺的后面山坡上有一座坟,它就是“广福娘”的墓地,从南朝北,脚下就是“浴龙岩古寺”。沿着坟地边上的水泥台阶,曲曲折折,通向乌山岩的山顶。在这里登山,中间的一大段路是较窄的倾斜的水泥路,没有台阶,膝盖有问题的人在上面行走可以随心所欲;这段路,两侧是茂密的寂静的有各种植被的“原始森林”,除了能听到沿途峡谷的溪流声、鸟叫声,相当幽谧;因为人少,我在攀登的过程中,还要不时地大喊,一是为自己壮壮胆,二是增加点肺活量;我要告诉“乌山岩”:“亲爱的,我来啦!”这段路,路边有一处还设了“接水处”,水来自“乌山岩”的泉水。游客渴了,可以喝点这里的矿泉水;热了,可以洗一把脸,让冰凉的泉水带给自己凉爽;累了,就坐在路边的石头上,听听哗哗地溪水声,看看盛开野花。这段时间,恰好是桃金娘盛开的季节,白的、粉红的桃金娘花,芳香扑鼻。过了半山腰,山体出现了一片片的松树,到处弥漫着松的香味。
快到山顶时,道路变得陡峭,倾斜的水泥路,变成了水泥台阶,为了防止意外,还加装了金属护栏。有个当地的妇女一边走,一边在栏杆边的植被中搜寻;相中的小灌木,就连根拔起;当我到她身边时,发现手上已收获了一大把同一种的植物。“这种植物有什么用呢?”我很好奇,大声的问。“不知道叫什么,我们当地人用来止痒。”这种植物,好像是陆丰人说的“死人骨”,常生长在坟墓的周围,它的嫩尖常用来煲汤或炖鸭肉;有的人叫“山菜”,有的人称“山竹”,卖草药的人喊“骨帝”,其实它的学名叫“鬼灯笼”,也就是客家人说的“白花鬼点火”,还管叫什么,这种开紫色花的植物,能祛风止咳,清热解毒。
到达山顶时,这里有一个平台,有很多松树,有人在这里搭建了栋简易的二层棚寮,上面坐满了很多游客,在上面吹山风;有些松树间还横搭了木杠,游人可以在这个简易的“单杠”上锻炼身体。在这座高山棚寮的右侧,发现了一条特别窄的人踩出来的小路,藏在茂密的树林中;我很好奇,顺着它走动,500米后发现了一个用树枝围起来的小院落,一座房前的火炉上冒着浓浓的烟,旁边散落着几位青年人,或抽烟,或闭目养神,或看手机,原来,他们在这里“放野”,做烧烤呢!好浪漫的年轻人!我不便打扰,就退回了“平台”。
在平台,人太多,显得嘈杂,于是就沿平台左边的一条山路挺进。这条路,那里算路啊,分明只是有些痕迹而已。走过200米左右,右侧出现几个巨石,巨石的西侧还搭建了一个棚寮,里面设置有供人休息的长凳,还有铁锅、烧火的木柴,看来这又是一个“文艺青年”的“放野”之处。继续向前走,200米后,路出现了分叉,一条朝右边,即东南方向,没想到到了尽头,又是一座棚寮,里面设置俱全,除了木凳、锅、木柴,甚至还有煤油;在这里,视野相当好,不但可以俯视乌山岩南侧的村庄,从西向东依次 是田丰村、溪桥村、西山村和石鸟村。返回分叉路口,沿左侧(即东北方向)的路进去,是第四座棚寮,也是四座棚寮中最飘亮的,这里有大树,有巨石,还可以俯视三面的山谷,仰视第三个棚寮。
在乌山岩,没想到有这么多的“放野”之处。循规蹈矩,让人的“野性”隐藏在心灵的深处;到了周末,羽毛球场、篮球场和绿意无限的原野山岗,会触动“放纵”的那根弦,释放心中原始的“骚动”(即“野性”)。你可以疯狂的嘶喊,模仿微信中流行的“抖音”,如“呀,马大叔与小舅舅,……”;也可以来点“土俗”或“幽默”,让“压抑”随风飘散。
说起来奇怪,自从喜欢上“绿意无限的原野山岗”,一年中打喷嚏天数减少了,但深度睡眠的时间却提升了。静静地想,在外的放野,有快乐也有苦楚:多少次汗流到上衣全湿,多少次饥渴难忍却坚持到了最后,多少次腰酸腿疼,甚至手脚伤炎也没能阻挡我融入自然、攀越山颠的决心。我们大多数时候是几个朋友或同事或家人结伴同行放野,聊家常、侃世事,指点江山,串五湖四海,真是惬意无比;我们遇到过挑战,经受过磨难,体能得到了提高,身体的适应性更强,让学习、工作更有信心,更有实力;我们每一次的登顶,放眼周围的世界,就仿佛站在了人生的制高点,体验每一次不同的成功过程,所有登山途中的酸甜苦辣,就像“浮云”一样飘散。普宁的乌山岩,林带郁郁葱葱,绝佳的天然“氧吧”,最佳的放野场所:碧绿的湖水,葱翠的山岗,让我得到崭新的视野、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