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汕尾美丽乡村游

(2017-04-24 15:20:00)
汕尾美丽乡村游

(一)品味“樑美楼”

2017423日,我们一行七人来到汕尾市海丰县陶河镇的港口村,据说这里有广东著名的樑美楼。

黄江发源于海丰县腊烛山,从北向南流,于海丰港口村分东溪和西溪两条河注入南海。西溪是黄江的主流,出长沙港九龙湾进入南海;黄江的支流东溪环绕港口村流过。

在历史上既有陶瓷业的兴旺又有河运的便利,称为“陶河”。港口村,吴氏家族靠陶瓷发家,也因渔业致富,“樑美楼”就是这样一段历史演绎。清代乾隆年间,帮樑和帮美兄弟拥有多艘渔船。有一次,十多位帮工以捕鱼为名,背着主家去龟龄岛海蜮抢掠,被官府捉拿到惠州府,还诬告主家;吴家兄弟来到惠州探监,在堂审时,林性船工据实报告,官府查清内情后将其释放,其它人则被重判杀头。吴氏兄弟感念林性船工,照顾其妻儿老少,还在村中大兴土木,盖起了“樑美楼”。

“樑美楼”,座北朝南,占地2363平方米,四进四厅堂,九个天井,六十四间厅房,大小门九十九个。虽然墙体有些斑驳,但雕梁画栋和精美屏风仿佛诉说着当年的辉煌,就像一位老去的贵妇人,珠宝项链,雍容优雅,内敛而不失气度。从高处俯视,前后四个雕楼就像四匹骏马,整体楼座犹如一架前行的马车,当地人形象地称为“四马拖车”;如果从侧面审视,整座建筑前低后高,就像一只伸着懒腰的猫儿,正前门是“猫嘴”,上方有一圆洞是“猫鼻”,左右二个方形小孔是“猫眼”,而猫头上的硬山顶飞檐两端高翘,形似“猫耳”;登堂入室,依次穿越四个天井,面积从大到小,与左右两侧厢房构成“猫肚”,与外铡左右的护厝形成“猫腹”,内里厢房屋顶的泥瓦压上条砖,构成猫的骨架,外侧护厝屋顶油黑裸露的泥瓦则是猫的皮毛;第四进的两层厅堂无疑是高翘的“猫儿屁股”,登楼环望,前后四座碉楼状似“猫儿四肢”,楼后不远处的河道边伫立着一遛弯的小瓦房,那是“猫儿尾巴”,民间形象地比喻为“猫儿伸腰”。樑美楼”,过去四周鱼池虾塭密布,为“猫儿”提供了用之不尽的美味,村口的月牙池塘,为“猫儿”洗脸提供了方便。

“樑美楼”,仿佛一个“猫儿庄”,透着梦幻般的童话故事。不但漂亮,而且实用。整座楼,中轴对称,居房、厅堂、天井整齐划一,布局合理,结构紧凑,小巧玲珑;设计上既有艺术性,又有实用性;虽然没一个窗户,但内设九个天井,日照充分,光线明亮,微风阵阵,冬暖夏凉。还有那天井的出水口,很奇妙,先汇入过滤池,再经排水道送到楼外河沟,抗洪排涝,绿色环保。

站在樑美楼的吴氏祠堂前,脚下是一块很长的较宽的石板。港口村的吴师傅给我们介绍,这是一块难得一见的整条石材,表面打磨的光亮。“樑美楼”,平常就是个“大宅院”,遇盗或战事,则化为“军事堡垒”。整个建筑,只有一个前门和二个后门,易守难攻;四个碉楼均设有炮眼,就连最外的两侧房顶都设有人行通道,可相互支援;每个门设计也是里外三层,真是固若金汤啊!“樑美楼”,一座凝固了200年的建筑艺术,透着一个时代的文化、思想和生活方式。如果你厌倦了都市生活,可以来陶河品味这百年楼宇。

汕尾美丽乡村游

汕尾美丽乡村游

汕尾美丽乡村游

汕尾美丽乡村游

汕尾美丽乡村游

汕尾美丽乡村游

汕尾美丽乡村游

汕尾美丽乡村游

汕尾美丽乡村游

汕尾美丽乡村游

汕尾美丽乡村游

汕尾美丽乡村游

汕尾美丽乡村游

汕尾美丽乡村游

汕尾美丽乡村游

(二)怀古杨古埔

2017423日,我们一行七人慕名前往杨古埔,在周末的“汕尾美丽乡村行”活动中,欣赏这里的原生态景观,品味这里的历史文化。

杨古埔,又称羊牯埔,以刘姓为主,其祖先家训和乡邻戒争讼。虽然人多势众,赫赫有名,但他们安守本份,或读书、或经商、或务农,各安其业,和睦乡邻,守望相助。

在清代,杨古埔寮下村(即现在的下仁寮村),出生了一个名叫彭礼的人,1735年(即雍正十三年)中举,10年后(即乾隆十年)考中进士,官任吏部文选司员外主事,敕封奉直大夫,官秩从五品,管理全国文武官员的铨选之政。一生育有七子,子孙均被清廷荫封。据说,有一次,彭姓小孩与羊牯埔刘姓小孩吵架,刘姓小孩吃亏,心里忿忿不平,可是族人却教育他不能与其争强,应该化干戈为玉帛,能忍则忍,想想看,即便是惠州知府也要对他礼让三分。后来,彭进士去世,彭家家道中落,真所谓百年彭进士,千年羊牯埔。有人解读,别得势逞强,要以和为贵;别仗势欺邻,应该造福桑梓。

杨古埔,最有名的当属“太平清醮”。“太平清醮”,当地人称“打醮”或“建醮”。“醮”,原指古冠、婚礼所行的一种简单仪式,即尊者对卑者酌酒,卑者接受敬酒后饮尽,不需回敬;后来是指祈祷神灵的祭礼,现在则是专指道士、和尚为禳除灾祸所设的道场:村民酬谢神恩、祈求合境平安。简单地说,“醮”就是祭神的意思,祈求平安、风调雨顺而举行的隆重祭典。杨古埔的这一民俗,六年三度,建醮三年停醮三年,活动时,要游行、表演,主要节目包括包山、仙景游行、拜醮楼、麒麟、虎狮、芦笙乐队等。“包山”,象征着延年益寿和家庭圆满,是杨埔建醮的特色;据说这是个“压轴戏”,可惜由于外出务工,抢包山的热闹场景不再,现已改为由族家安排派发寿包;“族内巡游”,是又一个重要的节目,三个高达数十尺的三大纸扎神像大士王公和土地公立于神棚;有高逾五十尺之饱山三座矗立于醮场内;这些民俗可以追溯到700多年前,场景壮观,让人津津乐道、叹为观止。打醮时侍奉神明的代表为“缘首”,即“神头”,民间尊称为总理;设立“理事会”,由“神头”及族家长老组成,代表乡民侍奉神明;“神头”的选择通常都在族家祭祀广场城隍老爷庙前,用“杯卜”的方法选出,即“卜总理”。

杨古埔,曾是宋军在进攻“鹿境山寨”金龙公主时的驻军之处,当地百姓为纪念杨文广元帅驻军命名。杨文广,字仲容、杨延昭之子,北宋名将,任平南元帅,宋仁宗年间率师远征海陆丰地区“南蛮十八峒”。据说,杨文广在驻地始建妈祖庙供奉“通天神姑”,以保佑旗开得胜;与金龙公主交战时,厮杀得天昏地暗,不分输赢;刀光剑影后互生倾慕之情,于是,杨文广遂娶金龙公主为妻,传为情缘佳话。大多数人认为,民间故事与戏曲剧目所传杨宗保,就是历史上的杨文广。另据传说,他在甲子港收了鳄鱼精,在镇前收了水龟精,到大南山清剿螟精(出食水稻);精得知消息,慌忙向大山沟里逃窜;只是怀有身孕,肚子痛得厉害,突然发现路边大树下有个歇脚乘凉的货郎,急中生智,变成孕妇到货郎面前求救;货郎心生怜悯,将其藏于货担,装作闭目养神;官兵追到,货郎答非所问,吞吞吐吐;官兵急了,翻开货郎担进行搜查,没想到螟精已经分娩完毕,舍下螟,拼命逃跑;逃至大南山峰时,正好碰上杨元帅,被活活生擒了。据说,螟精虽死,但产在货郎担稻草堆里的螟卵,孵化成虫,从此,这种螟虫专食水稻,不食其他作物。叶良方先生在其《山海乡魂》一书中说,海丰县城北部埔仔峒的大小东门北宋时期杨文广平南时征服越族土著部落的古战场。

杨古埔,一个古老的汕尾小乡村,没想到,累积了这么多的传说,形成了这么多的丰富文化。周末,来这里呼吸新鲜的空气,放松心情,回味历史,幸福溢得满满的。感谢杨埔学校的校长,给我们指路!

汕尾美丽乡村游

汕尾美丽乡村游

汕尾美丽乡村游

汕尾美丽乡村游

汕尾美丽乡村游

汕尾美丽乡村游

汕尾美丽乡村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