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篇:杭州古树名木•杭州灵峰掬月亭边的“庾岭老友”古梅桩
标签:
杭州古树名木之外图片旅游 |
灵峰探梅,杭州无人不知。灵峰曾有“唐梅”,知道的人就未必多了。
灵峰寺在历史上几度兴衰,到了上个世纪50年代初,寺败僧散,山林荒芜,仅剩残垣断瓦。但在废墟中尚存零星的古梅花,留着一缕清香。据说,这一缕清香,非比寻常,极有可能就是香自唐梅来。此话怎讲?曾有记载,老先生丁步松,“看见灵峰寺古梅树被砍半截”,在老先生1957年11月9日致园林管理处的五言诗中写到“惟爱灵峰梅,往往还独顷,唐梅虽不确,古梅总可称”,还写到“梅树身腰弯,枝叶尚青青,尚留一枝在”。从丁步松老先生的文字中可以得出,他个人不能确定那时灵峰的这棵古梅是不是唐梅,但是绝对可以确定是一棵古梅。更有《西湖寻梅》中记载,当代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1958年与好友一同去灵峰赏梅,在灵峰寺遗址庭间发现有古梅一株,号称:“唐梅”,尚著一花。“颓龄观化入山迟,老树新花见一枝”。这里的记载就十分明确,这棵古梅就是唐梅。不仅如此,附近青芝坞的居民也曾传说灵峰有唐梅一株,主干粗如儿臂,枯枝无几,旁生一枝,每年有数朵红花绽放,且与松竹并植,称为“庾岭三友”。可惜的是,唐梅的身影如同幽灵一般,忽而就不见踪影。如果灵峰“唐梅”存世到今,那是何等身价,何等影响?
历史翻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杭州开始酝酿重建灵峰梅园。1986年重建工程正式开工,1988年2月梅花初放之际,灵峰梅园正式对外开放。
重建后的灵峰梅园,有诸多景点,规模和品种都远超历史记录。沿灵峰探梅小道上行到山腰处,小溪源头掩映在块石墙垣中,墙上有“灵峰探梅”四个大字,此处正是“香雪深处”——灵峰主景。再往上就是原灵峰寺旧址,这里山峦回抱,古木参天。现在恢复了洗钵池、掬月泉等古迹,还修建了笼月楼、掬月亭等景观。在掬月亭一侧栽有一梅桩,名“庾岭老友”,四字为著名左手书法家费新我书写。在一次探梅活动中,植物园高级技师王页老师介绍说,此地正是传说中的唐梅所在的位置,此棵梅桩是棵宫粉梅,也是依据传说而选的。在老梅桩背后的山坡上有一片竹林和几棵松树,于是这里可以看见岁寒三友“松竹梅”。这也体现了园林设计的一片匠心。而这棵梅桩颇有一些年代了,也颇有一些古风。曾经的唐梅,它的香火以这样一种方式得到延续和继承,甚好甚好。只是“庾岭老友”老梅桩没有说明牌,也无从知道老梅桩的树龄。不过,有点遗憾也还是美的。
掬月亭
“庾岭老友”古梅
“庾岭老友”古梅盛开的梅花
“庾岭老友”古梅盛开的梅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