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篇:杭州古树名木•法相唐樟

标签:
杭州古树名木图片旅游 |
樟树是杭州的市树。杭州最古老的樟树在哪里呢?它就在三台山路法相巷内南高峰山脚,它就是被杭州人尊称为“法相唐樟”的大樟树。
“法相唐樟”说明牌
http://s12/mw690/0016SK0vzy7nmRi7flxbb&690
香樟(编号:281)保护牌
据说很早以前的吴越时期,这里就有一座寺,叫法相寺,也叫长耳寺,这间寺庙曾有一位住持生有异相,耳朵特长,长到九寸,上过头顶,下可垂肩,人称“长耳和尚”。长耳和尚本来在天台国清寺,某年游历到杭州,被吴越王敬为上宾,就留在了法相寺。当时香火很盛,可惜后来一场大火毁了寺庙,只有唐樟幸存下来,阅尽人间春色。
看到“唐樟”二字,不要顾名思义以为它就出生于盛唐时期。唐樟是法相寺的遗物,应该种植于吴越时期,按照历史年代已经属于五代十国,而五代十国是唐末宋初之间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与唐还是有复杂的关系,这样称之为“唐樟”也不无道理。
而今已有1049岁的唐樟,向南的枝干已经空蚀,人们不得不用钢架来支撑它曾经参天的树干,向西北的枝干则枝繁叶茂,一派生机。人们走近它,既能感受到它的龙钟老态,又能感受到它的生机勃发。在这样的一个老祖宗面前,我们怎能不由然升起一股敬畏之心呢?
樟亭
明末张岱著《西湖寻梦》曾写有《法相寺》一文,记有袁宏道《法相寺拜长耳和尚肉身戏题》、徐渭《法相寺看活石》、张京元《法相寺小记》李流芳《题法相山亭画》等诗文。
法相唐樟引来文人墨客游历不断。1917年,诗人陈三立(陈三立有个大名鼎鼎的儿子陈寅恪),与友人游南山观唐樟,事后众人集资在唐樟旁建亭。陈曾有感而作《樟亭记》,写古樟,也是写一个文人在乱世之中的心情。现在人们所见的樟亭,是近年重修的樟亭,也是人们休闲的好地方。
附录
《樟亭记》
作者:陈三立
西湖之胜,可指而名百数十,独法相寺旁古樟,罕为游客所称说。丁巳(1917年)九月,余与陈君仁先、俞君恪士过而视之,轮囷盘挐,中挺二干,状如长虬,待斗互峙,鳞鬣怒张者。度其岁月,或于白乐天、林君复、苏子瞻之时相先后,盖表灵山偶古德而西湖胜迹所仅留之典型瑰物也。摩挲既久不忍去,仁先乃议筑亭其间,避风日雨雪之侵娱观者。昔庄生之书,凡斧斤所赦、匠石不顾者,类目之不材之木。是木也,其果苟全于不材者欤?然而偃蹇荒谷墟莽间,雄奇伟异,为龙,为虎,狎古今,傲宇宙,方有以震荡人心,而生其遁世无闷独立不惧之感,使对之奋而且愧,则所谓不材者无用之用,虽私为百世之师,无不可也。亭建于戊午(1918年)之秋,好事图其成者,为朱沤尹、王病山、胡愔仲、郑太夷、金香岩、蒋苏庵、陈仁先、夏剑丞、俞恪士及余凡十人。
《法相寺樟亭》
作者:陈三立
劫末重过抚一亭,雨中漏入万峰青。
虬枝历与雷霆斗,鸾盖余遥罔两停。
游侣飘零兼死去,老怀郁勃遂沉冥。
天留把臂牵肠地,壁记犹堪照数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