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人生偶拾 |
儿童是成年人的导师
我们对儿童抱着一种不值得深究的态度,我们丝毫没有意识和察觉到,由于我们对儿童世界的漠然,由于没有充分地、深切地理解儿童,我们也就没有能够真正深切地理解成年人及社会。
成年人的许多欲求其实就是他儿时梦幻的延伸,或者早年经验的转型。谁抛弃掉自己本性中的童年成分,谁抛弃得彻底,谁就将在现实生活中变得丑陋陈腐。
与生俱来的诗意地理解生活的心灵态度,心胸的质朴挚诚,对和平的本能的向往,对同类和弱者的真挚关切和忧怀……这一切原生的优秀品质,正是人类的无价至宝。这些至宝在现代社会已经愈来愈稀缺了,以至于我们只有从童心未泯的儿童那里才能重新领略。而抱守着我批判过的前喻文化观念,我们会自觉不自觉地毁损掉这些稀世之珍,从而使人类彻底断送救赎的可能性。当那种历史瞬间来临时,尽管人们都成熟了,都“有理智了”,我绝对不愿把这一切理解为人类的幸福状态。因为,“童心”灭绝了。
非常不幸的是,几乎所有的成人都在集体参与着对儿童天真能力的谋杀。我总是看见那些年轻的父母当着朋友同事的面,起劲地逗弄自己的孩子,启发孩子做着各种表演,以博得周围人的捧场和喝彩。这种情形是如此之多、如此常见!每当这样的表演进行时,我都在内心深处感到悲哀:这太残忍了,对父母,对孩子,以至对于旁观的朋友同事,这都太残忍了。
那些在舞台上口中念念有词同时把脑袋歪来偏去表演的儿童,更令人痛惜。怎么搞的,我们就再也想不出别的办法,来为他们的童真世界增添乐趣了吗?家长们为了自己的虚荣心,毫不留情地虐待孩子,孩子则以自己的假成熟来换取廉价的捧场。倘若能够测量计算的话,我坚信,儿童在此种场合、状态下所受到的某些损害,是一生中最惨重的,而且是终生不可修复的。
对儿童的关注是在促使人向他的本原状态复归,是在使之接近和返回他最深刻的根源中。通过向儿童学习,成人所获得的不仅是对儿童的理解,关键之点在于,它同时将加深成人的自我理解。只有在凝视儿童的基础上取得了这种自我理解自我启悟,我们的生活才可能有更多的激情、更多的创造,也增加更多的和谐、优美和诗意。
《圣经》中有一段精彩的文字,愿我们这些昏惘的人能够记住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