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的传统手工艺-细则
标签:
文化 |
分类: 蒙古族服饰 |
造型工艺 --- 造型工艺,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发明创造和发展完善的具有应用价值的形象物品的结构工艺。它是人类为后代所留下的形象文化。人类的一切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无不由一定的平面结构和立体造型所构成。所以,造型工艺所包括的内容范围是极其广泛的,人类生活的衣、食、住、行,无不包含各种各样的造型工艺。可见,造型工艺不仅仅有其艺术内容,而更重要的是它所包含的科学技术内容。不仅如此,一个民族的传统造型工艺,要充分反映他们的思想感情、风俗习惯和审美情趣。
蒙古民族服饰的造型工艺,是蒙古民族传统造型工艺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衣、帽、靴等服饰的平面造型和立体造型以及头饰、佩带等装饰品的结构造型和制作造型等内容。所以它所包括的内容范围也是比较广泛的。衣服上的一个装饰、一块裁片和头饰上的一粒珊瑚、一块银板的造型,也属于这个范围。
人体的外形及运动形式,是衣冠服饰造型的依据。蒙古民族早已掌握了从曲线起伏的人体表面取得服饰平面裁片的造型工艺。据有关出土文物和《蒙古秘史》、《元史》记载,蒙古罕国和元代的服饰无论哪一种都是通过精心造型而取得平面结构的。比如军戎服饰的铠甲是由甲片相连而成的裁片组成。
裁剪工艺是从整个服饰造型工艺中分离出来的较有独立性的造型工艺,故另立题目单独讲述。不过它与服饰的造形工艺有不可分割的从属关系。
http://nmg.nm163.com.cn/wenhua/UploadFiles/200605/20060522104435391.jpg蒙古民族服饰的造型工艺包括平面造型和立体造型,而裁剪工艺只包括对平面造型的裁剪技术。一件衣服的结构造型经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实用实践之后才能形成,可是一件衣服的裁剪造型则在几个小时内可以完成。结构造型对裁剪造型起指导作用,而裁剪造型对结构型则起改进作用。比如,要裁剪靴子必须有靴勒、靴帮、靴底的大样。这就是靴子的平面结构造型,它的基本结构在一般情况下不会有改动,但在裁剪过程中可以改动每一块裁片的式样而达到改进靴子式样的目的。可见造型结构的组成要有一定的创造性,而裁片造型的构成要有一定的依附性。
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服饰结构造型,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可以稳定不变,这是蒙古民族服饰造型工艺的稳定性。但是前一历史时期形成的适应当时人们实用需要和审美情趣的服饰造型,不一定完全适应后一历史时期人们的实用需要和审美情趣,从而出现新的变化,这是蒙古民族服饰造型工艺的变动性。蒙古民族服饰造型工艺从稳定性到变动性,从变动性到稳定性的循环变化过程,不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而是不断继承、发展和创新的。也就是说,某一传统服饰的新的造型工艺,不可能以崭新的造型风格贸然出现,而是在继承原有服饰基本结构或外形的基础上,经过创新才能出现。因此,现代蒙古民族服饰的造型工艺,是历代蒙古民族人民群众逐步丰富和发展起来的。
缝纫工艺 --- 在现代蒙古民族服饰的缝纫工艺中,有许多传统手针缝纫法。http://nmg.nm163.com.cn/wenhua/UploadFiles/200605/20060522104435704.jpg这些手针缝纫法的基本操作规程是在右手食指尖戴顶针,用拇指和中指持针,所以它能够完成许多较复杂的缝纫工艺。这种持针方法所包括的缝纫内容也较广,有多种多样的针法。人们还没有使用缝纫机之前,各种服饰的缝纫活儿全部由手针完成。就是在缝纫机使用较普遍的今天,手针缝纫法仍属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
蒙古民族手针缝纫工艺的针法较多,例如攻针、皖爆针、缲针、绗针、纳针、缉针、驱针、分针、盘针、缴针、锁边针等是其中的主要针法。这些针法均有各自的操作要领。
(1)攻针
这是手针的最基本的缝纫法,是手针工艺中各种针法的基础。攻针的操作方法是左手拿着所缝的衣物,右手持针,按先下后上、一针一针从外往里的顺序进行。针迹应均匀整齐,平服美观。攻针可用于缝袖里、摆缝、衩边、滚边、镶拼等。
(2)寨针
这是将两层布或多层布料缝合在一起,为下一工序起固定作用的一种简单缝纫法。嫁针可分为长短两种,方向均为从外往里向后缝,针迹根据实际要求可稀可密,下一缝纫工序完成之后,将攘针抽掉。
(3)缲针
这是将衣片的毛边折叠后缝合在一起,而正面露线迹或不露线迹的一种缝纫法。缲针的操作方法较为简单,多用于衣里边缝处。
(4)缉针
这是一种最常用的缝纫法,具有弹性好、牢固,又不易断线等优点。故用于衣、帽、靴的表面缝纫之处。其缝纫法是退针的进孔必须在后一原针孔内,再向里以退针的一倍距离进针,使其面层针迹与机缝针迹相似,底层的针缝则与链条相仿。
(5)驱针
这种缝纫法近似于缉针缝纫法,但使其面层与缉缝针线的间隔线距相似,底层的针迹则成线条状。此针法多用于靴和靴帮不太十分紧要的缝道。
(6)盘针
这是蒙古民族服饰缝纫工艺中难度较大、技巧较高的缝纫法,主要用于布靴子的各种图案的缝纫工艺,其表现效果是宽厚突出、连绵起伏之美感。盘针针法需要用两根线,一根线按着缉针缝纫法向后退进,另一根线则在面层上每上来一针时盘绕一次针,退针时把已盘好的线圈的里边固定好。盘针缝纫法有右盘、左盘和左右对盘等针法,但常用右盘针法。有些刺绣工艺中也用盘针法,所以此针法也属于刺绣的一种针法。
(7)锁边针
这是锁住裁片毛边的缝纫法,无锁边机或需要补修锁边时使用手工锁边针法。其操作方法是用左手食、拇二指捏住布边,右手持针,从左往右,一一套的顺序进行锁边。
刺绣工艺 --- 现代蒙古民族服饰的刺绣工艺,是传统手工缝纫工艺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有独特风格的缝纫技法。主要有绣花技法、贴花技法、盘花技法和抠花技法等。这些刺绣技法由于所用材料和所表现形式的不同,在造型、纹样和色彩等方面,有各自的特色和优点。
(1)绣花技法
这是以彩色丝线、金银线和各种化学纤维彩线为主要材料,将各种图案一针一线地绣在各种服饰恰到实处的一种刺绣工艺。
蒙古民族妇女绣花时一般不用绷架,而是用双手很自如地直接操作。刺绣时由于采用不同的针法,因此所显示的色彩效果具有强烈的对比感和有浓淡相融的柔和感。绣花技法的这种质感是要通过不同针法而表现的。它是经过日积月累的运针功夫而发明创造的刺绣技巧。其中齐针法、参差针法、阶梯针法和散针法为最常用针法。
齐针法是绣花工艺的最基本针法,这种针法在一个刺绣小单位中线条排列整齐,起落针都要在画线外缘,不能和另一个刺绣小单位画线内的线条相互重叠或参差。这种针法能表现所绣图案中鲜明的对比色彩。
http://nmg.nm163.com.cn/wenhua/UploadFiles/200605/20060522104436522.jpg参差针法是在一个画线内的2至3种色彩(接近色彩)的线条相互有规律地参差而表现出色彩的自然过渡效果。这种针法能恰如其分地表现花瓣和叶片色彩的浓淡层次。其绣法是,第一排一针紧挨一针,外缘要齐,里缘参差;第二排与第一排长短参差排列,并要求罩住第一排针码的1/5左右,以后各排绣法同第二排,最后一排针迹外缘要齐。
阶梯针法是把齐针法的起落针距缩短,在一个刺绣小单位的画线内绣几个接近颜色的齐针,以密集的齐针法来达到类似参差针法的表现效果。不过阶梯针法的工艺要求和表现技法,均高于参差针法。因此,它能表现比较复杂图案的难度较大的色彩效果。
散针法是为表现花蕊、鸟冠、树木细枝和光线效果而采用的单线式散开针法。这种针法的起落针在一条线上,起落针孔保持一定的距离而又相互重叠一部分,从而达到多数单线构成的散开式表现效果。
蒙古民族服饰的绣花技法是刺绣工艺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以朴素而鲜艳的色彩,灵活而多变的针法,细腻而明快的线条,来表现蒙古民族刺绣工艺的独特风格。
(2)贴花技法
这是利用不同颜色的绸缎、化纤布边角剩料,剪成所需图案的结构造型块,经过巧妙对接缝制而成的一种刺绣工艺。具体制作方法是,首先把画好线条的纸样按缝制结构剪成若干小块,然后将它反贴在指定色彩的边角剩料上,再剪成留有3至4毫米窝边的小块,又在窝边上剪出很多小豁口后,把窝边窝回贴好并按原图案的结构位置贴在已画好图案轮廓的服饰裁片的指定位置上,最后,用同色丝线或顺色丝线靠贴花边起针,在底料上落针,第二针仍在贴花边回针,以此类推。其缝边、针脚和针距要均匀细致。这种技法,因为能广泛利用各种绸缎布料的边角剩料,其绣法省工易做,花型活泼崧诟髦旨彝プ笆紊希档靡恍濉?/p>
(3)盘花技法
这是利用盘针缝纫法刺绣各种图案的技法。它有空芯盘绣和实芯盘绣两种技法。盘花技法多用于男女靴子的各种图案上,其色彩有单色和复色两种。
(4)抠花技法
这种技法亦称镂花技法。其具体制作方法是,把剪制好的布、平绒、皮革镂花图案固定在已画好的指定位置上,用盘针、缉针或缲针法缝制即可。抠花技法有同色、顺色和对比色等表现技法,其表现效果富有立体感。多用于帽子、布靴子、香牛皮靴子、烟荷包、褡裢和摔跤套裤等服饰用品上。
扣袢儿工艺 --- 蒙古民族服饰的扣袢儿工艺,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风格,它既是长袍、坎肩的必不可少的附件,又是长袍、坎肩的装饰品。所以扣袢儿是实用和美观的统一体。
http://nmg.nm163.com.cn/wenhua/UploadFiles/200605/20060522104436536.jpg在上古的时候,蒙古人的服饰无扣袢儿装饰,只用系带来固定上衣的大襟。后来逐渐有了用皮条、骨节、木头制作的简易扣袢儿。到蒙古罕国和元代,蒙古民族服饰已有了以金、银、珍珠和金锦、布、帛制作的华美的扣袢儿。扣袢儿主要由扣坨和纽袢儿组成。带扣坨的纽袢儿称公纽袢儿,带套索的纽袢儿叫做母纽袢儿。扣袢儿的种类较多,可分为珠宝类、金银类、铜铁类扣坨和皮革、布帛、库锦、化纤类纽袢儿,也有整个扣袢儿是由皮革、布帛、库锦、化纤带条构成的软质扣袢儿。纽袢儿的质料和色彩,要与镶边装饰相统一。
扣坨的形状多为圆球形,还有丁字形扣坨。金银珠宝等高档扣坨都有托盘装饰,其上镶有珊瑚、绿松石等。.金银珠宝类扣坨要与纽袢儿用活环连结,不穿时,可以把扣坨蛇解下来另外保存。金、银、铜类扣坨一般都有雕琢各种精美的花纹图案,其制法有实芯和空芯两种。
http://nmg.nm163.com.cn/wenhua/UploadFiles/200605/20060522104436310.gif纽袢儿的形状多为长而直,不过近几年来也出现了盘结纽袢儿。缝钉长纽袢儿讲究笔挺标致。如今巴尔虎长袍的纽袢儿,在所钉位置下面放有麻衬,以此保持纽袢儿的直、立、扁等形状。钉纽袢儿时一般要手工缝制,而且要保证纽袢儿的直、立、扁等形状,牵缝的针脚和针距要均匀一致。一件长袍或坎肩缝制得精美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纽袢儿的缝制工艺。巴尔虎、苏尼特长袍之所以秀气端庄,其中笔挺标致的扣袢儿装饰,起着重要的衬托作用。
裁剪工艺 --- 蒙古民族服饰的裁剪工艺,是蒙古民族服饰造型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有一定的独立内容,所以在这里单独讲述。蒙古民族服饰的裁剪工艺,可以分为衣、帽、靴和佩带品等4大类。
衣服的裁剪工艺,根据不同的用料可分为布、帛、皮等衣料的裁剪工艺;根据不同的衣服种类可分为长袍、马褂、长坎肩、短坎肩、内衣、便裤、套裤等衣服的裁剪工艺;根据不同的季节可分为皮袍、吊面皮袍、棉袍、夹袍、单衫、皮裤、棉裤、夹裤等衣服的裁剪工艺;根据衣服的不同部位可分为面料、衬里、镶边装饰等部位的裁剪工艺。
帽子的裁剪工艺,其结构和种类比衣服简单一些,但它有自己独特的裁剪工艺。比如,帽子的造型工艺要求比衣服严格,所以,裁剪时要用裁剪大样。帽子的裁剪工艺,根据季节和式样的不同可分为冬帽、春秋帽、尖顶立檐帽、圆顶立檐帽等若干类帽子的裁剪工艺。
靴子的裁剪工艺比起衣服和帽子又有所区别,其裁剪工艺要求也是比较严格,所以裁剪时也要用裁剪大样。根据用料和式样的不同可分为皮靴、香牛皮靴、布靴、大翘尖靴子、小翘尖靴子、劳钦靴子和哈麻靴子等若干靴子的裁剪工艺。
除以上几种服饰的裁剪工艺之外,还有碗袋、烟袋套、烟荷包、褡裢、火镰包、针线包、弓套、箭囊等佩带品的裁剪工艺。无论哪一种裁剪工艺,在过去量长度时均以度、半度、虎口、半虎口、手指为量具,而现在则普遍使用米尺等量具。
http://nmg.nm163.com.cn/wenhua/UploadFiles/200605/20060522104437281.jpg现代蒙古民族服饰的裁剪工艺,是在继承传统裁剪工艺的基础上吸收现代裁剪工艺的量体、制图、裁剪等技术而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其裁剪制作主要由民间裁缝能手来承担。这些裁缝能手有的专门裁制衣服,有的专门裁制帽子和靴子,而有的则是既能裁制衣服,又能裁制帽子和靴子的多面手。他(她)们一般都按照裁剪大样或直接制图裁剪,而服装厂和服装专业户的裁剪技术人员则按照现代裁剪工序的要求进行裁剪。在制帽厂和制靴厂裁制帽子和靴子时,要按照统一型号制定的大样或直接制图裁剪。
近几年来,由于民间裁剪技术的提高,他(她)们所缝制的服饰越来越称身适体。例如,长袍、坎肩的领形、领座和台肩弯的变化,大襟宽和大襟弧线的适度,胸围和腰围的松紧度,下摆的变化以及镶边装饰的组合等,裁剪水平均比以前显著提高,尤其布利亚特女式长袍的裁剪工艺,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在那些民族服饰用品生产厂家、蒙古民族服饰的裁剪工艺已达到国家指定标准水平。
长期以来,蒙古民族不但对自己传统服饰的造型结构发明创造了如此丰富的内容,而且对服饰用料的利用也发明创造了各种拼缀裁剪工艺。例如,皮革类的拼接裁剪工艺、面料花纹的对接裁剪工艺、边角料的搭配裁剪工艺等,都是富有独创性的裁剪工艺。他(她)们裁剪毛皮衣料时,用专门制作的裁割刀从毛皮的板面进行裁割。所以几乎不损坏里面的毛绒,而且对裁片的容易变形之处用慰斗进行热处理,从而能使裁片达到准确无误的要求。现在各地民族服装厂和民族用品厂所生产的衣、帽、靴等产品,一般都用统一型号的裁片大样,所以穿起来非常美观适体。不过还有不少服饰种类只停留在民间手工制作水平或陈列在展室里。对此,有关生产厂家应该引起注意,进行科学研究,让这些传统服饰得到批量生产,尽快打入国内外市场。
在民间,蒙古民族服饰的裁剪工艺虽然有多种多样的内容,但由于缺乏广泛系统的搜集整理和严肃认真的研究,以及缺乏技术力量和现代设备,所以不能得到广泛的挖掘和利用。这是现代蒙古民族服饰用品在机械化商品生产中应当得到解决的具体问题,也是各地有关生产厂家从蒙古民族服饰民间手工裁剪工艺中获得生机的关键所在。
镶边工艺 --- 镶边是现代蒙古民族服饰的主要装饰工艺之一。蒙古民族很早以来就讲究各种服饰的镶边工艺,一直把它当作服饰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并加以发展和完善,使其成为蒙古民族服饰独立的传统手工艺。
现代蒙古民族服饰的镶边工艺,有其独特的装饰作用和艺术特色。一件做工精美的长袍,不仅取决于式样的新颖别致,而更重要的是具备与款式风格、面料色彩相协调的镶边装饰。它是表现蒙古民族服饰浓厚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区风格的重要装饰手段。
现代蒙古民族服饰的镶边工艺,从服饰的种类可分为衣、帽、靴和其它装饰品的镶边装饰。其中长袍和坎肩的镶边装饰最为鲜艳。从镶边工艺的构成方面可分为滚边儿、http://nmg.nm163.com.cn/wenhua/UploadFiles/200605/20060522104437182.jpg沿边儿和饰绦等三个部分。其中滚边儿主要起加固作用,沿边儿和饰绦主要起装饰作用。从镶边的数量和风格方面可分为单沿边儿、加一道水流的宽沿边儿、加两道水流的宽沿边儿、组合宽沿边儿等。其中较盛行的是3道沿边儿、4道沿边儿、加两道水流的宽沿边儿和组合宽沿边儿。从镶边的材料方面可分为布、帛、皮、绒、库锦、绦子、化纤布等。其中库锦、绦子、化纤布镶边最为普遍。镶边的色彩构成男女老少各有不同。其中妇女服饰的镶边装饰最华丽,老年服饰的镶边装饰最朴素。总之,现代蒙古民族服饰的镶边工艺,是有规律可循的。不过不能完全拿这种规律去束缚民间服饰镶边工艺的装饰特点,把男女长袍的镶边装饰可分为如下几种格式。
领边、领座、大襟和袖口之缘有镶边装饰。穿着这种镶边装饰的长袍者较为普遍。
领边、领座、大襟、袖口和垂襟之缘有镶边装饰。穿着这种镶边装饰的长袍者不很普遍。
领边、领座、大襟、袖口、垂襟和下摆之缘有镶边装饰。穿着这种镶边装饰的长袍者也不太普遍。
领边、领座、大襟、袖口、垂襟和摆校之缘有镶边装饰。穿着这种镶边装饰的长袍者在乌珠穆沁地区较多见。
领边、领座、大襟、袖口和下摆之缘有镶边装饰。穿着这种镶边装饰的长袍者也不太普遍。
领边、领座、大襟、袖口、袖筒和垂襟之缘有镶边装饰。过去已婚妇女穿着这种镶边装饰的长袍。目前,乌珠穆沁、察哈尔一带还保留着这种习俗。
领边、领座、大襟、袖口、袖筒和腰围有镶边装饰。只有布利亚特已婚妇女的长袍才有这种镶边装饰。
图案工艺 --- 蒙古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许多具有民族风格的花纹图案。其中有以五畜和花鸟为内容的动植物图案,以山、水、云、火为内容的自然风景图案,以吉祥如意为内容的"乌力吉(吉祥)"图案等。这些富有草原生活气息的民间图案,其表现手法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现代蒙古民族服饰的图案工艺是蒙古民族民间图案工艺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与整个蒙古民族民间图案既有共同点,又有独特之处。现代蒙古民族服饰的图案工艺与其它有关服饰传统手工艺的关系,好比建筑施工图与建筑材料的关系。也就是说,没有具体图案的轮廓,其它有关手工艺就无法落实在服饰的指定位置上。因此就某些意义讲,图案工艺对蒙古民族服饰的其它有关工艺起指导作用。正因为如此,图案的构成必须达到均匀、整齐、连贯、协调、对称、完整等制图要求。
http://nmg.nm163.com.cn/wenhua/UploadFiles/200605/20060522104437187.jpg蒙古民族服饰的很多部位均有各种图案装饰。例如帽子、耳套、长袍、坎肩、摔跤衣、赛马服、靴、鞋、烟荷包、鼻烟壶褡裢、碗袋、针线包等,都有一定格式的图案装饰。
从图案的不同缝纫工艺方面,可分为驱针图案、缉针图案、盘针图案、绣花图案、贴花图案、抠花图案、编结图案等。从图案的不同风格方面,可分为哈南图案、阿鲁哈图案、云纹图案、犄纹图案、"乌力吉(吉祥)"图案、花鸟图案、龙凤图案、山水图案、蝴蝶图案、字形图案、团花图案等。
在服饰面料上描绘图案时要分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是把薄纸蒙在底样上,用铅笔把图案如实地描下来;第二步是根据服饰裁片所处位置的对称需要,在已描好的纸样图案的正面和反面用白粉浆重描一遍,然后把它反扣在服饰裁片所描绘的位置上;第三步是在从纸样上扣下来的不十分清楚的白粉图案上,用白粉浆重描一遍。除此之外,还有誊写法和锥孔擦研法。无论用何种描绘方法,都要注意整洁,以免影响工艺质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