涞源县城内“阁院寺、拒马源、兴文塔、泰山宫”简介

标签:
旅游文化时尚娱乐教育 |
分类: 各地旅游园 |
涞源县“阁院寺、拒马源、兴文塔、泰山宫”简介
一、阁院寺
阁院寺,"东汉(25年—220年)时创建,唐时(618年-907年)重修",现存最早的建筑是辽初(907~1125年)修建的文殊殿,是全国年代较早、规模较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土木建筑,是全国不多的几座超过千年的土木建筑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阁院寺,在明之前称为"阁子院",可能曾经是一座以阁楼为主的寺院。文物研究表明,阁院寺做为"国宝",核心是指这座"文殊殿"。从这座文殊殿所包含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来看,它能够代表中华民族在辽代初期时的文明程度。
2历史沿革
阁院寺相传始建于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唐代时曾重建。辽代时又对其进行了大规模修缮,现存建筑多保留有辽代的建筑特点。阁院寺面积约6900平方米,寺内现存有天王殿、文殊殿、东西配殿、藏经楼、东西禅房等建筑。阁院寺的主体建筑文殊殿建于辽应历十六年(公元966年),该殿平面近于正方形,建筑面积484平方米,单檐歇山式布瓦顶。殿前建有宽大的月台,台上植有两棵相对的古松。该殿的木构件、斗拱和部分装修,均表现出明显的辽代建筑风格。殿内原有文殊骑狮塑壁一座,全国仅此一例,可惜现已损毁。文殊殿前立有辽代八棱汉白玉经幢1座,殿东南钟楼基址上还存有辽天庆四年(公元1114年)铸造的铁钟1口。
① 全国现存最古老的土木结构建筑;
② 辽初最典型的官式建筑;
③ 全国唯一的三开间、方形,减柱造殿宇;这种格局是全国唯一;
④ 代表辽代最高水平的、单体佛像尺幅最大的壁画;
⑤ 现存年代最早的菱花格子窗棂;
⑥ 代表中国古建最高水平的斗拱结构;
⑦ 年代最早的青绿色为主的外沿彩绘;
⑧ 全国唯一的有明确铭文纪年的辽代大钟。
4建筑特点
文殊殿的平面近乎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建在高0.75米的砖台上,前面为宽大的月台,殿前东西两棵古松对称而立,使大殿显得更加古朴庄严。其建筑形式为单檐布瓦歇山顶,叠涩脊,绿色琉璃鸱吻。文殊殿在斗拱处理上结构严谨,自然和谐,每一构件相互咬合,不留一丝缝隙,支撑力完全合乎力学原理。由于用材讲究,结构合理,虽历经千年风雨而依然挺立如故。
文殊殿有三宝。一是殿本身独特的建筑风格。二是堪称木雕孤品的棂花格子门窗。在文殊殿正门,有两处历经千年风吹日晒至今仍保持完好的辽代棂花格子门窗。这是中国最古老的、保存完好的、仍在使用的木窗棂之一,被称为木雕孤品。三是壁画佳作。文殊大殿内,东西北三壁上皆是大幅壁画,因其用黄泥覆盖,得以长久保存至今。从泥坯脱落处露出的内容看,画面属佛教故事,画风保留有浓郁的唐代风格。其画技之精湛,似不是出于民间艺人之手,而是皇宫画院大师的杰作。
http://s9/mw690/0016P4quzy7cTnJoba088&690
http://s12/mw690/0016P4quzy7cToFzH1V5b&690
http://s11/mw690/0016P4quzy7cToIh6C64a&690
http://s12/mw690/0016P4quzy7cToLkwbh4b&690
http://baike.sogou.com/v565177.htm
二、拒马源
位于涞源县城的城南和城东。其中:涞水源(北海泉),位于县城东关村;易水源(南关泉),位于县城南关村;拒马河源(旗山泉),位于县城附近的旗山脚下。拒马源泉群是拒马河的源头,也是拒马河的主要水源。大量泉水从涞源县城一带冒出地面后就形成了拒马河,河水流经易县紫荆关、涞水县野三坡、北京房山十渡,自西向东由深山区流入华北大平原,最后流归海河至渤海。它是发源于河北省唯一不断流的河流。
三、兴文塔
涞源县的标志性建筑。兴文塔位于“拒马源”北高阶之上的“泰山宫”院内东南角,兴文塔始建于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据史料记载,明代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由僧道两家共同主持对此塔进行了维修。经专家考证明,此塔结构样属于辽代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兴文塔为研究辽代砖塔类型提供了实例。1982年7月,该塔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千年的风雨沧桑,塔身第五层已经严重风化,塔刹倾斜,便帽成了斜刹塔。2005年,本着“抢险加固、整体维修、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塔进行了维护修缮,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原塔部件。2006年兴文塔作为辽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兴文塔又恢复了昔日的风采,巍然地屹立在拒马源头。该塔为平面八角形,高22米(有说21.5米或21.98米),底平面面积40平方米,塔身共五层,建筑系楼阁形式。塔基为砖砌须弥座。首层塔身正南面辟券门,通塔心室,室内穹窿顶,曾供“水母娘娘”塑像,现已不存。东、西、北三面为假门,其他斜面为直棱盲窗,各角方形倚柱,上出平板枋、阑额,用五铺作斗拱,做出仿木檩、枋、椽、飞,顶部为叠涩砖顶。二至五层基本相同,下部为平座,用四铺作斗拱,砖砌勾栏。正面塔身做出假门,各斜面为盲窗。上部斗拱、屋檐做法同首层。各层有柱头斗拱1朵、门窗4个。每层的八角均挂有风铃。塔刹系铁铸,呈圆形。塔顶以叠涩砖收顶,塔刹高耸。该塔由传统的须弥座、塔身、塔刹组成的道观里的兴文塔当然不是佛塔,而是一座“风水塔”。科举制度年代,人们为求本地文人中试及第,多祈盼于“文风塔”、“风水塔”的建造。当年,便在这城池东南(有东南主“文运”之说)建起了兴文塔。塔身一层镶嵌的一块汉白玉碑,讲述了建塔诸事。“钱坊日铸百万贯,功匠千人若神仙。天宝三载置此塔,不朽不坏与天连。”历史上,铜、银矿贮量丰富、埋藏浅的涞源曾是皇家重要的铜、银产地和铸币场所,铸钱作坊颇多。祈求文运的兴文塔,就是由当地铸钱作坊集资修建的。于文运之外,古人还认为风水塔有寻求阴阳平衡、留住一方财源的功力。拒马源头诸多泉涌,“泉”通“钱”。泉上建塔,塔中供奉的是水母娘娘,使财源聚不外流。
四、泰山宫
位于“拒马源”西北侧,始建于唐贞观十四年(640年),供奉东岳泰山大帝之女“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奶奶)。是保定辖区现存完整与规模最大的泰山行宫庙。宫内有钟楼、鼓楼、穿亭、殿阁、功德厅、山门等建筑,是座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明清时涞源县道会司设在泰山宫内,授官而不给禄,法脉传承为道教全真龙门派,去北京白云观受戒。解放前尚有5名伙居道人住在庙内。泰山宫庙会香期为碧霞元君神诞之日的农历四月十八。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历经风雨沧桑的千年古庙”泰山宫“原有的众多殿堂被拆除损毁或自然风化,仅存有山门、钟楼、鼓楼、碑厅、过厅等少部分古建筑,由于年久失修,殿堂漏雨,墙皮脱落,殿墙风化松动严重倾斜,通道台阶毁坏殆尽,整座道观摇摇欲坠,不堪入目。后经多方筹集资金,经过三年多的奋斗和努力,将宫门前台阶、庭院及千年古塔整修,将原过厅改为碧霞琳宫,供奉天仙圣母碧霞元君(泰山娘娘);碑厅改为文昌殿和财神殿;恢复东配殿,供奉太阳星君和月宫仙子。雕梁画栋,沥粉彩绘,神像镀金,泰山宫焕然一新,”泰山娘娘“霞光普照,”水母娘娘“神灵默佑,道院生辉,紫气祥云,并陆续恢复了这里的道教活动、并开辟为景区。现为涞源县道教协会所在地。
泰山行内有在道教宫观中少见的“兴文塔”,建筑风格是五级、八角、实心、砖仿木结构,代表着五行、八卦、天文、地理,与大自然浑然融为一体,号“东塔松涛”。相传,古时涞源文气不旺,勘舆家(风水师)观测城内八卦巽位空虚,存在缺陷,巽为风,文化之灵气随风而去。宜在巽位建高耸宝塔镇之,一则弥补风水先天不足;二则增色点缀周围环境;三则促进文气兴旺;四则供奉涞源保护神“水母娘娘”,以利“风生水起”。“兴文塔”既是风水塔,也是风光塔,顾名思义即振兴文化之意。
全国许多地方有东岳庙供奉东岳大帝,而专门建祠祀碧霞元君还是自北宋真宗始。据说当年真宗登泰山时,见玉女池紫气中有泰山玉女现身,便诏令各地都建祠供奉元君。碧霞元君被赋予广大的神通,除掌管人们的福、禄、财、寿、扬善惩恶等诸事,还有赐予人们子嗣的权力,自古受到百姓的信仰和尊崇。只是,原来的正殿早被拆毁,现在的正殿是由过去的碑廊改建的。左右分别是文昌殿和财神殿,供信奉者的朝拜。过去,每逢农历四月十八碧霞元君圣诞,泰山宫前如期举行盛大的庙会。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汇成喧腾的海洋。具有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兴文塔和泰山宫,已成为涞源县城的标志性建筑。
拒马源——
http://s4/mw690/0016P4quzy75TYUTJfB03&690
http://s7/mw690/0016P4quzy75TYVbMLY56&690
http://s6/mw690/0016P4quzy75TYVFJY145&690
http://s8/mw690/0016P4quzy75TZ8cXEH87&690
http://s16/mw690/0016P4quzy75TZs8ZXN8f&690
下面是“兴文塔”现在的样子——
http://s9/mw690/5f9ebe70hcc55c6a3b4a8&690
http://hk.plm.org.cn/UploadFile2011/ea_201132011017.jpg
http://s16/mw690/5f9ebe70hcc55c405ffaf&690
http://s1/mw690/5f9ebe70hcc55a3eb8a40&690
http://hk.plm.org.cn/UploadFile2011/ea_201132011014.jpg
http://s5/mw690/0016P4quzy75TVevhKk84&690
http://s7/mw690/0016P4quzy75U33gAom46&690
http://hk.plm.org.cn/UploadFile/s_20082210171.jpg
http://hk.plm.org.cn/UploadFile/ea_200822101720.jpg
http://hk.plm.org.cn/UploadFile/ea_200822101715.jpg
http://hk.plm.org.cn/UploadFile/ea_200822101717.jpg
http://hk.plm.org.cn/UploadFile/ea_200822101712.jpg
http://hk.plm.org.cn/UploadFile/ea_20082210175.jpg
http://hk.plm.org.cn/UploadFile/ea_20082210178.jpg
http://s10/mw690/0016P4quzy75TVxmvsRf9&690
http://s5/mw690/0016P4quzy75TVxFUGM24&690
“泰山宫”现在的样子——
http://s4/mw690/0016P4quzy75U03KoW7b3&690
http://s14/mw690/0016P4quzy75TZMDaPP1d&690
http://s7/mw690/0016P4quzy75TZMO3D896&690
http://s13/mw690/0016P4quzy75TZNa6846c&690
http://s4/mw690/0016P4quzy75TZNMQiT93&690
http://s1/mw690/0016P4quzy75TZNWKFa90&690
http://s6/mw690/0016P4quzy75TZOii57b5&690
http://s4/mw690/0016P4quzy75U0vV5ej33&690
http://s7/mw690/0016P4quzy75U18nEREc6&690
http://s2/mw690/0016P4quzy75U0QJynLa1&690
http://s4/mw690/0016P4quzy75TYu1X0f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