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頁(壹佰陸拾貳)
(2025-07-09 17:36:13)叁頁(壹佰陸拾貳)
三頁上個星期六(2025年7月5日上午)開車去了一趟大青山。為什麼去大青山?因為那是與謝眺與李白有密切關聯的地方。自古以來有多少詩人因為李白、謝眺而在青山留下了那麼多的詩篇。可是三頁又給青山留下了什麼?大青山的海拔相對來說還是比較高的,只是遠遠望去,好像沒有什麼象形的造型,看起來就像巨大的“李白”墳丘。高大“墳山”覆蓋著一層濃郁的樹蔭。去往山口要經過一個山村,就像村村通公路,極其的普通。沒想到大名鼎鼎的青山,竟然這樣的簡單,看不到一點人文景觀及寺廟。於是硬著頭皮一個人孤獨地往山上爬,只是太陽是如此地火辣,天氣溫度足有四十度。走著走著,汗如雨淋,胸口發悶,呼吸困難,三頁是個有幹勁與耐力的人,因此咬著牙一步一步地堅持著往上爬。
到了前面山路一個拐彎外,從上面下來三個人,他們很關心地向著三頁說:“要帶水上去,不然會中暑的。”三頁這才想到大意了竟然忘了沒帶水,於是對著他們說:“我忘記了帶水”。他們關心地說:“到了那上面有賣水的,記得一定補充水份。”三頁真的很感動,“萍水相逢”的人,素不相識,無親無故,也能人文關懷。可能來這裡旅遊的人,一般都沖著李白、謝眺的遺跡來了。崇拜像李白、謝眺這樣的浪漫主義山水詩人的人,一定滿懷對美好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那麼這樣的人,一定都是崇尚文化情懷的人,熱愛生活的人。這樣的人的境界一定不會那麼低的。所以這樣的場合,這樣的萍水相逢,這樣的人文關懷,是並不奇怪的。
三頁突然想到這裡所在的馬鞍山境地生活的高中同學,總覺得這位高中同學的人文關懷精神,就是三頁這輩子最“萍水相逢”的有緣人。正因為三頁的眼裡一直抹不掉其高中的同伴,所以一直心裡感覺這是對人家的“背叛”。也許這倆人是三頁這輩子印像最深刻的。這大青山是不是馬鞍山同學經常“踩踏”的地方呢?三頁就是不相信馬鞍山同學沒有孤獨過。當一個人一旦孤獨了的時候,定會一個人情不自禁地去野外踏尋,仿佛可以在大自然的山水徜徉中尋找曾幾時失落的靈魂。只可惜三頁從來就沒有這樣過的邂逅與緣遇,也從來沒有這種大自然山水遊歷中的邂逅與緣遇。這就是三頁的宿命所在吧。
大青山山路是如此的單一,三頁一個人在上面艱難孤獨地走著,除了酷熱的天氣,以及滿是綠蔭樹叢外,似乎沒有什麼休息憩腳的去處。似乎山爬不到頭,如此地枯燥無味,要不是三頁滿腦子的馬鞍山同學,估計會憋怯的要命。三頁堅持著,堅撐著,也不知道爬了多久,轉過了多少道山彎,氣喘吁吁,胸口堵悶,口裡打嘔,眼見著堅持不下來了,終於聽到山巔綠叢之中有人聲,原來再需要堅持一下,終於要到有人氣的山頂了。三頁終於到達山頂,已經呼吸困難,透不上氣,沒有了一點力氣,根據站不住了。還好,山頂有一個小館,門前有石桌、石凳,三頁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癱坐在石凳上。等呼吸均勻了一些,才站起身子向館大門裡探去,問老闆娘有沒有冰水。老闆娘關切地說:“這麼熱的人,千萬不能喝冰水,喝了一定會出事。”說的也對,於是就要一瓶礦泉水,掃碼五塊錢。據說一般到這樣的山頂景區,礦泉水都是自己灌山上水泉水,再貼了標籤做成的。水質好不好,難說,因為如今已經沒有好的水質了,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記得在老一中時,大門口往下的石階右面,有一口老井,也不知道是什麼年頭才有的,井水清冽無比,而且喝起來還有點甜滋滋的。三頁那個時候是個“野孩子”,估計打球打累了,沒少喝這井水。那老井是在十米見方的青石壇之上,一年到頭井壇上面洗衣、洗菜的不斷人,甚至夏天上面還有人乘涼。小的時候,無城市民都是打井水過日子的,家家都是水缸。三頁家裡有一個大水缸與一個小水缸。大水缸至少能裝十擔水。三頁後來一天天長大,家裡挑水的任務就落在自己身上,那瘦弱的小肩膀,左右晃蕩著挑著兩個大木桶,看起來就像要快摔倒,好在三頁夠堅強,慢慢地適應起來。沒想到三頁長大後能經常感受到這倆位在一中校園並肩走的同伴。這也是緣份吧。這就好比,三頁一直沒有目的的長大,突然有一天,就感覺到了靈魂的招喚,原來長這麼大,在三頁心中終於有了關注的目標,而靚瞎了他的雙眼!
大青山頂上飯館前石凳上有兩人觀遊者也在坐著休憩,很和善,聽三頁說這麼熱的天從山腳下能走上來,著實有點吃驚,禁不住投來嘆服的眼光。他們說是開著車子直接上來的。他們的車號是這裡直通的專用車號,可以直接通過護欄上山,一般沒有直通上山的車號。他們就是山下面的李白鎮的人。原來這大青山下面的鄉鎮叫李白鎮,難怪這裡的人很和善。李白鎮的淳厚鄉風一脈相承,文化修養自然也是潛移默化的。因為天氣太熱,三頁體力消耗太大,似乎有點中暑的前兆。山頂的寺廟與頂上亭塔,就沒有氣力上去了。再加上山頂上沒有什麼風,三頁喝了兩瓶礦泉水後,就想著要下山了。之後三頁想起來,沒有再看寺廟還是有點遺憾的。看來,這人一旦心口發悶的缺氧狀態,似乎沒有什麼的遊覓興致了。等真正下山了,原來還遺漏一個景點沒去看,自然就後悔起來了。
估計爬過一趟大青山,就不想再爬第二次大青山了,一來,大青山固然因為山水詩人李白、謝眺的名氣太大,但山上只有頂上有個小廟與亭塔,其他的什麼都沒有,地方政府也不投錢打造。實際上,能真正吸引人一次又一次重複遊覓,那才能說“她”具有非常豐富的內涵。比如說,那兩位經常一起並肩走的高中同伴,如果不是對三頁如此的印像深刻,也不至於讓三頁三十年、四十年際會時情不自禁的慕名前往、慕名欣賞。此時此刻,除非三頁想在大青山真正邂逅到神仙李白,否則就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去爬大青山了。這就好比,三頁一直生活的芝城曾經有個小東門古老巷道,那裡有古老的鼓樓城樓遺址,並且鑲嵌在古巷其中還有一個神秘的老錫安堂,再加上那裡曾經有一位充滿浪漫風采的神秘故人,這故人就馬鞍山同學的曾經同伴。所以說,三頁幾十年來無數地徜徉于古巷其間,似乎在尋覓著那曾經失落的靈魂。可是,在四十年前,三頁生命中的那個失落的靈魂就已經從那裡遷徙到省城香花墩去了,三頁就是一而再、再而三無處數地像一個遊魂一樣在那裡瞎轉悠,又有什麼實際的現實意義呢?況且就在幾年前,那一片古巷區就已經拆掉,從此就銷身滅跡了。也不知道再有幾十年,三頁那曾經失落的靈魂也會從這個世界消失掉的,更不會知道在另一個世界裡的失落靈魂,還會不會有所振顫抖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