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頁(壹佰叁拾肆)
NBA又開始進行常規賽,據說每個隊常規賽要進行82場,再加進入季後賽,八分之一決賽,四分之一決賽,二分之一決賽、冠亞軍決賽,皆四戰三勝制,又要比賽多少場啊!可謂是漫長的賽季,誰能咬緊牙堅持到最後,他就是王者。三頁自小喜歡籃球,是因為一小就性格孤獨,大約五六歲全家搬到西門一中宿舍,也沒處玩,但是那個時候校園體育開展的特別厲害,老一中有一個磚碼成的籃球場,幾乎每天都有訓練比賽,圍看的人密密麻麻,三頁人小,就鑽進人圈,從小往長看。就感覺那球在天空飛來飛去,眼花繚亂,但最後都是球傳到籃筐裡去。從此不知不覺就愛上了籃球,從杏小一年級就摸塑膠籃球,一直摸到了高中。歸納一下,要想打好籃球,首先是要彈跳,其次是要速度。你比別人跳得高,你比別人跑得快,你自然打的比別人好。但跳得高與跑得快,是需要從小就開始練的,否則很難達到。三頁最大的遺憾,就是心中所屬對籃球一點不感興趣,也不知道其對什麼感興趣。高中剛畢業時,三頁曾得到心中所屬的一個會面施捨,從其口中得到對籃球完全沒有興趣,只是三頁忘記了問其對什麼感興趣,如果問出了答案,三頁好在之後的歲月對症下藥啊!沒有如果,悔之晚矣!
在三頁小時候,無為老縣隊有幾個主力隊員比較有名,如老無城鎮的小兜子,老車隊的大炸肉,電影公司的大樑,公安局曹志功,以及一中的馬成昌、蘇之水、王宗雄等。他們那個時候可謂全縣的名星,可以與無城廬劇院的蔣光玲、吳長貞相媲美。用現在的話,他們擁有無數的粉絲,可謂家喻戶曉、老少皆知。三頁有幸在高中,進入馬成昌所帶的校隊,那時候一中校隊,也就是代表縣青少年隊,可謂是打遍全縣無敵手。三頁通過自己的努力,成了絕對的主力與大腿。後來我的同學見打籃球出風頭,也不知通過什麼關係混進隊裡去了,球運得不錯,野路子打球,可真刀真幹起來,真的沒一點優勢,說句得罪人的話,實在不敢恭維,這也是實打實的實話。這人打球打得不怎麼樣,可人卻特別愛面子,嫉妒心還特別強。所以每當同學在一起聚,都是硬說打球打得比三頁好,三頁一直照應他面子,也不說穿什麼的。就這樣幾十年來二奶奶自拈著,竟木已成舟成鐵的事實了。這面子真的有那麼重要嗎?況且這打籃球打得好,也就是吃青春飯,不可能一輩打下去啊!班長後來問三頁還打不打籃球呀?三頁問答道,什麼年齡幹什麼事,打不了籃球就做點別的。說不打就不打了。後來我把一作愛好用到了研究家譜與方志上面去,再後來就是研究古詩詞,這一干就幹了好幾十年,現在快退休,也幹不動了,於是就想把車子學會,到外面到處轉轉,寫寫山水遊記,朝著徐霞客遊記的方向幹下去。如今駕照已經哪到了,只是車子還在蕪湖房子的地下室車庫裡,估計很快就要起封了。
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無為打籃球打的好的應該有幾個,其中名聲叫得響的有劉煌、劉柱、王壯志、方葉青。至於是不是打得最好的,估計很難說得清。就三頁在一中校園看到的校隊中,那些隊員比他們打得好的直不在少數,但是那些隊員高中畢業後,很多不在無為工作了。剩下的就這麼幾個會打球的了。總覺得他們打得沒有老縣隊好!三頁後來也代表系統參加了不少屆縣內比賽,我那同學也代表職中比賽。比較下來,感覺打的最好的時間是二十歲左右,為什麼呢?因為二十歲體力最好、速度最快,彈跳最高。結了婚、發了福,再也跳不起來了。再加經常應酬喝酒什麼,漸漸成了亞健康體質了,打不到幾分鐘就氣喘吁吁,上氣不接下氣,還是那句話,到什麼年齡幹什麼事,到了不能打籃球的年齡就別打了,而可以做做不耗體力的事情,如寫作、研究古文、詩詞、文史、方志、家譜什麼的。這樣也可以逐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反而不會讓班長、學霸、校花、伊人、老總看不上你。這打籃球真是年輕人幹的事,運動員也都是吃青春飯。搞體育厲害的基本上文化課不行。你想一天到晚體育訓練,累得像狗一樣,上課還是聽進去嗎?反正三頁一上課,就打瞌睡,迷迷糊糊的。本來基礎就不好,只能是成績越來越差。三頁真的有點後悔,所以後來孩子要他教其籃球,打死都不教。因為搞體育的都吃沒文化虧。三頁在想,如果高中不打籃球,估計巢湖師專考上還是有可能的。問題是,當時在一中教學的很多都是師專分配來的,但是他們通過函授進修,基本上都考到了本科,有毅力的甚至會考上研究生、博士生,進一步跳出縣城走向大城市。當時機關有一個高中複讀時的同學,受了挫折,於是考上研究生,嫁到澳洲去了。還有一個兩個教研員,也是考很多年才考上研究生,後來一個分配到上海的某個區教育局,另一個分配另一所大城的教科所。印像最深的是複讀時那位“小日本”老師,也是通過考研分配到杭州某院校當老師了。南園的回姓同學也是工作後讀研至博,在上海某院校任職。這種事情對三頁來說,別說是刺激,起碼心理是波動的。甚至產生非分之想,假如自己也通過讀研分配到合肥工作,是否與伊人更接近一些,儘管人家已嫁商人婦,但是時不時能遠視,是不是心理上更充實一些。因為三頁如此努力的動力是什麼?不就是感覺您的存在!
如今已經沒有什麼從事體育運動了,因為搞體育的太殘了。三頁在學駕的一起吃飯的幾個教練,其中有一個就是當年在一起搞體育的。一起談文化起當年那些搞體育的包括男籃、女籃,絕大多數後來在社會上混得很殘,唏噓不已!考不上學校在社會混飯吃的日子真的不好過!這就是殘酷的現實。說到當年一個CHLD班,也不知道從哪搞到指標,只要是有機會能進去,三年後畢業出來都能分配,一般都是分到地區,最低是本域XJ單位。這就是機遇,有些東西是很難說得清的。你搞體育文化課差,你憑什麼能考上招工、招幹?當時那批同學,很多在複讀時考上招工、招幹,有的考上銀行,有的考上法院,有的考上紡織廠、齒輪廠、化肥廠。有個考上法院,嫁給了球隊裡的小大子,小大子念書不行要麼當兵,後來分配到某個市去了,好端端的一朵鮮豔校花,鬼使神差地嫁給了小煙槍去了。你瘦不拉磯的像皮條似的,不念書抽煙把牙都熏黑,球能打得上主力嗎?你憑什麼手段硬把校花拐走了。念書不照、打球不行,抽煙過勁,叉花子更是行家裡手,下回看到你,不把你打個鼻青眼腫的!校花後來也調到小大個城市去了,法院應該是條條吧,因此調起來還是相對好調一些,起碼告別了兩地分居生活。可為何不屈駕嫁給XY,說不定會添個兒子,能傳宗接代呢?據說其一路走過來,也相當不容易。
總之那個時候搞體育能搞到出路的極少。女籃有幾個進了省體工隊,一般都是省郵電學校讀書,後來分配到省城郵電局工作。男籃有一個當兵後來提了幹,復原起來在機關工作工資級別還是很高,最終當了局長。有幾個考大學考不上改行考體育考上的,分配到城內幾所學校工作,後來都幹到很不錯的程度。這搞體育成績特別厲害的,一般與文化課成反比。反之文化課越厲害,體育文化課達上了,反而考上名牌大學體育系的機率更高,比如當時師範那體育老師兒子就考到北京體育學院。但也不是絕對的,當時巢湖師專的一個體育生就考了北京體育學院研究生。好像就一例。說明這個學生文化課基礎非常好。從另一角度講,我們的體育搞不上去,就是因為體育老師的訓練水準不行。因為他本身是極其優秀的運動員,而是曲線救國考上體育生的都是文化課好、體育一般的。這樣的體育教師又怎麼能教出出類拔萃的運動員。藝術或者美術,同樣也如此,要不然初中生的刀郎把他們一個打爬下。是怎麼回事呢?文化課不行的,轉行學藝術或美術或音樂,結果藝術系普遍是文化課不高改行考進的。而文化課高的又怎麼會考藝術。陳丹青帶美術研究生,結果發現有藝術天賦的英語都考不過,結果辭職不幹了。為什麼我們的籃球與足球搞不上去,問題是不是專業的國際級運動員在領導,應該讓真正內行的去搞,去掌握實權,才以搞上去。你讓亞洲足球先生當一把手掌權,你在歐洲五大聯賽打上主力的去當教練,再怎麼也不會太差。另一方面又有幾個家長願意讓孩子搞體育,搞體育將來又有什麼好出路,因此又怎麼練出好苗子。再比如,人家職業聯賽都不限制外援,才能吸引世界各國最優秀的運動員,自是水準就水漲船高,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你看了NBA,你還看國內聯賽嗎?你看子歐洲五大聯賽,你還看國內聯賽嗎?你徹底下放權利,讓他們自己組織職業聯盟,自負盈虧,自行規則。不限制人種,不限制國籍,水準一定會接近世界最高水準聯賽。從地球來說,無論是什麼原因,人種是平等的。什麼時候,能夠憑藉證件遍遊地球村,可看世界最高籃球職業聯賽,以及歐洲五大足球聯賽,那就是整個人類社會的真正進步,好似目前已有區域通行的另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