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页(13)
三页在杏花泉小学的那个年代,经常大型游行的场面,而且民间的文艺活动多姿多彩,蓬勃发展。大凡中学都有校宣传队,那时城内的中学都是有初中与高中。初中三年,高中五年。那时候的老师只要是水平高,就可以升为高中老师,那时候还没有评职称,也没有学历久的要求,你就是师范生,只要具备上高中课的能力,是可以直接被委以重任,所以凭本事吃饭,没有什么学历与职称这样的虚头巴脑的的沟沟坎坎的限制。所以说教导主任的老婆教地理照书念,还非常上高中地理,再加那个时候的地理课是个副科,没有多少地理老师,别的老师看在眼里,也害怕教导的淫威而不再背地里说闲话,那个时候的教导主任的领导的权力是非常大的,做事也是非常张扬的,屁股头打人的,谁不听话,就给小脚给你穿,你把天蹦下来都没招。反正什么主任的权力都大得狠,什么教导、后勤、总务、政教等等,个个兔子头咬人,各有各的道道坎坎。难怪有“小日本”这样的“天不怕、地不怕、能把地主拉下马”的主,你不分我房子,先来的不如后到的,你欺负我小青年,申诉也不行,根本没道理可讲,就一不做,二不休,一时兴起,随手拿出长把凳,万朵梨花开,一下子把有支持分配权的主任领导头干瓢了,血不拉玑,满脸都是血啊!太丢人了,面子丢得太大,根本在人们眼里根本就没威信了,彻底没面子干下去了,于是顺了驴梯下来,托人上调走了。
那个时候的老师还有个特点,就是事业心特强,谁干出成绩,谁就是英雄。就如司马迁在《史记》里所说的“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因为那个时候,老师谁干成绩,谁就有极大的可能竞级当领导,总来来说,那个时候还是凭本事吃饭的。像大长腿这样教学够狠、眼里不揉沙子的主,肯定能干到一个教导主任什么的,甚至人到中午,因为业绩尤其出色,而升个校长、副校长蹲蹲,也不是不可能,因为够有魄力,够有担当,而且性格强势。所以说,那个时候学校里为提高高考录取率,就办复读班。因为那个高考录取人数,复读生录取也包括学校的总体业绩之内,所以城中各个中学都在争名次,强烈的荣誉感,大哥不让二哥,老死不相往来,甚至于相对攻讦。这种恶性竞争,发展到各科老师之间,那也是东家不倒,西家不散。那个时候为了整合生源,班级之间也分三六五等,成绩好的编为尖子班,全县录取农村最好的编入农村班。所以也就成为农村尖子班与城市尖子班。于是社会上各种利用关系插入农村班,退而求其次也得插入城市尖子班。学校也把教师配备最好的资源,纳入到尖子班教学,以提高更好的升学率并高考录取率。所以那些凭本事吃饭的知名老师,其社会地位是高不可攀,所以他们的社会资料是十分丰富的,什么子女找单位,托人办事情、调动工资关系等等各种人家办不了的事情,他们都可以搞定的。这些有真本事的老师,对于教学水平比他们低的老师,打根里就不拿正眼瞧,而且水平不相上下,也是文人相轻什么的你不服我,我不服你。何止学校与学校之间斗得厉害,就是老师与老师之间也往死里挣,为了荣誉分配那可是天王老子也六亲不任的。像复读争生源的事情,竟然两个找个场子干架,你利用在社会上叫一批人,我在社会上叫一把,找一个场面面对决。结社会影响非常大,搞得满城皆知,谁都没果子吃,从此也就更收敛了不少。还有想真干事的凭老实吃饭的老师,不拍主任领导马屁,就把他分在学生成绩最差的一个班当班主任。结果拚死拚活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身上,结果到了高二毕业班的时候,又把当初那个找主任分到最好的那个班当班主任的老师,眼见这原本最差的这个班成绩超过了所有班,于是又找领导、主任与其对调。结果高考一下来,成绩全校第一,一下子被升为主任。这对那么老实的老师的心理伤害是多么大啊!于是后来萌生调走的想法,还好省里有学校看中他的老华,连他的老婆都一并调到学校干工友了。学校因为此,渐渐失去往日的辉煌,千里之堤,始于穴下。成败胜负仍一转瞬即逝之间的事,到末了沦落到如孤魂野鬼一样飘到远离城市中的远效。谁之过,谁之错,真的挖人棺材、迁人祖坟的罪过。
再说三页在杏花泉小学的那个年代,老师之间的竞争是十分厉害的,谁教书不行,在学校里根本是没有话语权的,而且都是凭本事吃饭的良性竞争,所以大部分老师的教学水平,自然是无城中心小学超过其他小学。很多老师不仅学科教得出色,而且别的方面也出色,有的可以兼音乐、美术老师包括其他学科。一人多能啊!抓到钢琴就能弹,抓到胡琴就能拉。那个与溺亡体育老师一起南门大桥游泳的主任,还是会画画,素描画得很好,很多后来上中学的学生,一有空就到他宽敞的办公室画素描。当时最有影响的中学还有专门的管弦音乐的宣传队,遇到大型庆祝活动,那管弦乐队的声势简单不亚于维也纳金色歌乐厅啊!三页的二姐就是在校宣传队,什么胡琴、大提琴、钢琴、手风琴、笛子,还有美声女高音,可谓是大才女啊!那夜晚乘凉时拉着二胡《二泉映月》,那可最远闻名独一份啊!有时候在房间拉胡琴伴奏,邻居小姑娘唱着歌,把三页听得如醉如痴,可三页是音乐盲,一辈子也学会一门乐器,简直是无药可治。有一回城内庆祝活动,各个学校都有演艺队伍。中学里宣传队各种管弦游行演奏,轮到鼓楼小学,就是传统的腰鼓队,似乎是简易版的陕北腰鼓队形式。全都是戴陕北头巾帽的一色小伙子。把三页看得心里羡慕不已。如今想起来。大长腿不是在鼓楼小学,人长得瘦高,性格有点男性化,喜欢穿简易运动装、穿活动鞋,那戴个陕北头套,一个假小子不差不了多少,谁还计较是个假小子还是真小子呢?反正充个数,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