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也说“海派” [转载]

(2009-04-16 15:07:23)
标签:

杂谈

钱振锋

 

    “海派”得名,已有一个多世纪。

  “海派”一名,缘由嘉、道年间,主流画风衰弱无力,同治、光绪年间,二任(任熊、任颐)客居上海,从陈洪绶一派变出,在人物花鸟画中,创新立意,画风粗率简逸,名噪一时,世谓“海派”。其时尚有僧虚谷、赵之谦、吴俊卿诸人的花卉,新奇放纵,绚烂浓艳,影响所及直至今日。及至近代中国画坛,素以“海派”的影响最为巨大,成绩斐然,贡献卓绝。

  “海派”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海派”,指京剧、绘画、文学等具体艺术品种中的上海流派,其源起于晚清绘画中的“海上画派”和京剧中的上海流派;后来内涵扩展延伸,成为一种文化类型和文化风格,乃至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

  自从“海派”大旗被竖起,“海派”与“京派”的论争一直是个颇为有趣的话题。鲁迅就曾以《“京派”与“海派”》一文专述,“北京是明清的帝都,上海乃各国之租界,帝都多官,租界多商,所以文人之在京者近官,近海者近商,近官使官得名,近商者使商获利,而自己也赖以糊口。要而言之,不过‘京派’是官的帮闲,‘海派’则是商的帮忙而已……而官之鄙商,固亦中国旧习,就更使‘海派’在‘京派’眼中跌落了。”

  确然,提起海派文化,一度滥觞成为当代颇为流行的所谓小资情调,与咖啡、音符、红酒这样的名词碎片,优雅、悠闲、怀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意象相联系。但海派文化实则包罗万象,单一维度的价值取向从来不是海派文化的本性。上海得天独厚的长三角位置、精英汇聚的互通有无、商业发达的经济重心、较早开埠的历史渊源,养成了中西、新旧、上下、雅俗混杂兼容的海派文化———吸纳百川而又精于求变。

  从中西融合的石库门建筑、老式新式里弄、西方别墅与东方园林融合的花园洋房、外滩万国建筑博览会到张爱玲的小说、吴昌硕的书画、中国第一支爵士乐队杰米·金……海派文化的风情万种从建筑到艺术一直延伸到服装乃至生活方式。起源于满族服饰的旗袍也是及至在上海经受西方服饰的影响,才慢慢改良步入经典,进而风靡全国各地,一度成为中国妇女的标准服饰。

  要概括海派文化的个性,最合适的恐怕就是“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上海的建筑文化,正是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造就了中西并存、中外合璧、风格独特的“世界建筑博览会”;上海的舞台文化,正是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形成了本乡本土的申曲沪剧与国剧京戏、越剧、淮剧等地方戏,以及来自域外的话剧、芭蕾舞等百花争妍的“大联袂”;上海的音乐文化,正是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由乡土气息浓烈的“紫竹调”、“梅花三弄”,吹入了喜气洋洋的“广东音乐”、喧腾激越的“欢庆锣鼓”、回肠荡气的“二泉映月”,及至欧美的交响乐、爵士乐;上海的书画文化,正是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不单传承了传统中国书画的风骨、诞生了“海上画派”,发源于古希腊的雕塑艺术和西方油画也在这里留下了“神秘的微笑”;上海的饮食文化,正是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荟萃了川、粤、京、鲁、苏浙、淮扬等各地特色菜系,西餐馆、咖啡厅亦数不胜数;上海的民俗文化,正是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保存并革新着传统节庆、民间艺技、武术健身、收藏集古等彰显中华特色的内容,吸纳和发展了随欧风而来的交际礼仪、歌舞娱乐、体育竞技等异域风情。

  如果说,到百乐门舞厅跳交谊舞、去大光明电影院看好莱坞最新电影、喝可口可乐和法国白兰地,曾是1930年代最标准的海派生活方式,那么海派文化的现代精神更远不止于此。

  海派文化变革创新,敢为人先:上海人惯于从外部汲取养分,同时不断根据自身需要进行融会、变革和创新,海派文化因而具备了自我调节的功能,总能够与时代最先进的文化同步,并顺势、借势进一步放开眼界,大胆吸收、为我所用。无论是1930年代风格的外滩还是21世纪的小陆家嘴,上海异为丰富的建筑天际线便是海派文化最为精湛的存在之一。

  海派文化精致唯美。上海人精明能干、精益求精、讲求细节,持续的经济繁荣、规范的社会秩序,使得上海这座城市像一座精密的钟表一样,丝丝入扣,而上海人凡事追求完美的生活观也正是这座城市性格的体现。

  上海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上海人的出身和组成本身就充满了问号,在越来越多新上海人加入这座城市的今天,谁又能说,海派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不是在继续不断充实和扩展着,而如此丰富的不确定性恐怕也是海派文化最大的魅力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