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复兴区课题研究成果展示课教学设计《京腔京韵》

(2017-03-20 19:05:15)

复兴区课题研究成果展示课教学设计表《京腔京韵》

主持人

宋海霞

手机


研究

课题

 

课题名称

《小学音乐高年级欣赏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立项时间

2016.3.5

课题编号

1501158

研究目标

一、梳理总结出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策略,从而在音乐教学中合理开展欣赏教学,提高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效率。

二、让学生有效地参与音乐欣赏活动,学生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音乐感受和表现能力得到提高,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

三、提高自身教科研能力,促进专业发展

研究内容

从教学实际出发,以课堂为实施阵地,开展课题实践研究,综合考虑学情、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调控、评价等各方面因素,研究分析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梳理出一套有效提高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教学的新思路、新做法,总结归纳出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策略,使音乐欣赏教学更具有效性。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于音乐欣赏教学,使学生多方位感知音乐,提高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性。

二、“小乐器”与音乐欣赏教学有机结合,以“奏”带“情”,激发学生音乐欣赏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作能力,从而提高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性。

三、将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融入欣赏教学,以“动”带“情”,带学生参与音乐、体验音乐,提高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性。

展示课题目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四课《京腔京韵》

年级及学科

六年级音乐

教材

分析

本课是一节音乐知识与音乐欣赏相结合的音乐综合课,是在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并且初步感知京剧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京剧,认知中国传统表演艺术——京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弘扬中国国粹。唢呐曲《京剧唱腔联奏》是一首用乐器模拟四段京剧名家唱段的唢呐曲。本节课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实现自主化、个性化的音乐学习。通过对京剧生旦净丑的认知,能够区分唢呐曲中模仿唱段的唱腔,感知不同唱腔的特点。

学情

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京剧的唱腔有初步的感受,但不能准确地说出四大行当等相关知识,单一的介绍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不能建立起生动、立体的学习经验,要多提供他们感受、交流、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得到审美体验和知识的提升。

学习

目标

一、了解京剧四大行当,培养学生对国粹京剧的兴趣。

二、聆听《京剧唱腔联奏》,能准确听辩唢呐模拟的几个行当的唱腔。

学习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京剧的四大行当及表演形式。

 

教学难点:聆听唢呐曲,区分四大行当的唱腔。

学法

指导

一、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牵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二、在进行微课学习时,指导学生学会聆听,并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三、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造成学生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

四、运用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帮助学生理解音乐。

教学

设计

说明

 

(教学设计

与课

题研

究的

相关

性分析

 

本课是一节音乐知识与欣赏相结合的音乐综合课,学生对中国国粹京剧认知有限,本课从以下三个方面创新音乐教学,让学生真正走进京剧,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智慧课堂。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以生为本。

在课堂中,转变教师角色,教师成为引导者、主持人、学生的共同参与者等,教师与学生共同表演,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在这节课上集“欣赏者”“表现者”“评价者”为一身,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始终在玩中学、乐中学。

二、新技术的应用——电子互动白板、教学课件。

课前制作微课《京腔京韵》,既让学生在课前完成了知识的基本建构,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电子互动白板的使用,完成互动,检测学习效果。借助新技术,让音乐课堂变得更加生动。

三、教学方式的创新——翻转课堂。本节课将翻转课堂应用于音乐教学。学生通过课前微课《京腔京韵》学习本课的知识点,对知识进行初步建构。课堂上教师熟练运用电子白板的功能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现智慧课堂。

四、音乐教学新体系的融入——生态课堂。运用音乐新体系教学中的动作律动,借助小纱巾道具,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感知音乐。激发了学生聆听感知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体现生本课堂。

 

         

教学环节

教师及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与课题研究有关的设计必须做加粗字体说明)

一、 微课自主学习:

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认识生旦净丑,了解生旦净丑的唱腔。

 

二、课堂检测:

    检测学生观看微课后的学习效果。

 

 

三、课堂实践,加深理解:

1.感受“生”的外在形象:

 

 

 

2.感受“旦”的外在形象:

 

 

 

 

3.形象与唱腔是相同的,回过头来感受“生”铿锵有力的唱腔特点。

 

 

 

4.感受“旦”柔美婉转的唱腔特点。

 

 

 

 

 

 

 

 

 

 

5.了解脸谱相关的知识,感受“净”粗犷豪放的唱腔特点。

 

 

 

 

 

四、进阶检测:

1.聆听《京剧唱腔联奏》中四个片段

 

2、完整聆听《京剧唱腔联奏》

 

 

五、拓展激趣:

奖励学生认识“丑”并观看武生与武丑的表演。

 

六、课堂小结:

1.谈收获。

 

2.小建议。

学生观看微课《京腔京韵》认识京剧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并能够跟着视频唱一唱京剧。

 

 

教师用电子白板互动,请学生为不同的人物形象进行归类,检测学生对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形象上的认知。

 

师在白板上出示生的锣鼓点,学生学打京剧出场的节奏,并且模仿生的走步,感受生形象上的特点:铿锵有力。

 

对比生的走步,出示旦角出场的节奏,学生边念节奏边表演旦角出场的动作,感受旦角柔美的形象。

 

学生聆听唢呐模仿的“生”的唱腔,进一步感受“生”铿锵有力的唱腔特点。在感知音乐的过程中借助手中的彩色纱巾挥出旋律线,感受旋律特点。

 

a.学生了解旦角的四大流派。

b.聆听梅派唱腔《苏三起解》,并跟老师学唱前两句。

c.聆听唢呐模仿的“旦”的唱腔《苏三起解》挥动纱巾,感受柔美婉转的旋律特点。

d.聆听荀派唱腔《叫张生》,并跟唱,

e. 聆听唢呐模仿的“旦”的唱腔《叫张生》续挥纱巾,感受旋律特点。

 

a.聆听歌曲《说唱脸谱》,学生了解脸谱中色彩的含义,并且用粗犷的声音跟音乐演唱歌曲。

b. 聆听唢呐模仿的“净”的唱腔《苏三起解》挥动纱巾,特别注意唢呐颤音模仿的净的沙哑嗓音,感受粗犷豪放的旋律特点。

 

学生分别聆听唢呐演奏的四个音乐片段,挥动纱巾,分辨不同的唱腔和旋律。

 

整体感受唢呐曲《京剧唱腔联奏》。

 

 

学生了解“丑”的人物形象,并观看《三岔口》片段中武丑和武生的表演。

 

 

学生说说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建议学生观看一段完整的京剧表演,真正的走进京剧,了解中国国粹。

学生通过微课学习完成音乐知识建构和初步感知音乐的学习目标。

 

 

通过白板互动,检测学生对京剧四大行当的掌握情况,完成对知识的认知和应用。

 

课堂音乐欣赏进行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体验音乐的平台,以动带情,实现高效欣赏教学。

 

采用虚“模”“学”“唱”“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实现知识的内化和理解。

 

 

用纱巾作为小道具,把原本抽象的音乐旋律形象化,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本环节既是本节课的难点解决,又是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通过聆听唢呐模范的不同唱段,来区分京剧唱腔。

 

 

 

拓展欣赏,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学习京剧,了解京剧的兴趣。

 

 

每节课让学生总结收获,并提出合理建议,让音乐欣赏教学更加系统,更加有意义。

 

《京腔京韵》

生:委婉洒脱  苍劲醇厚

旦:曲调委婉  感情细腻

净:方正坚实  粗犷有力

    丑:风趣幽默  唱词少念白多

 

唢呐曲《京剧唱腔连奏》

1——2——3——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