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腔京韵》教学案例(翻转课堂)
(2017-01-13 17:39:57)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四课
《京腔京韵》教学案例
邯郸市复兴区前进小学
课堂实录链接:http://pan.baidu.com/s/1gfuVm7L
教学内容 |
了解京剧四大行当,聆听唢呐曲《京剧唱腔联奏》并能够区分不同的唱腔。 |
|
教学目标:
|
1.了解京剧四大行当,培养学生对国粹京剧的兴趣。 2.聆听《京剧唱腔联奏》,能准确听辩唢呐模拟的几个行当的唱腔。 |
|
学情分析 |
六年级学生对京剧的唱腔有初步的感受,但不能准确地说出四大行当等相关知识,单一的介绍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不能建立起生动、立体的学习经验,要多提供他们感受、交流、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得到审美体验和知识的提升。 |
|
设计思路: |
本课是一节音乐知识与欣赏相结合的音乐综合课,学生对中国国粹京剧认知有限,本课从以下三个方面创新音乐教学,让学生真正走进京剧,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智慧课堂。 一、 教师角色的转变——以生为本。 在课堂中,转变教师角色,教师成为引导者、主持人、学生的共同参与者等,教师与学生共同表演,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在这节课上集“欣赏者”“表现者”“评价者”为一身,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始终在玩中学、乐中学。
二、 课前制作微课《京腔京韵》,既让学生在课前完成了知识的基本建构,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电子互动白板的使用,完成互动,检测学习效果。借助新技术,让音乐课堂变得更加生动。 三、教学方式的创新——翻转课堂。本节课将翻转课堂应用于音乐教学。学生通过课前微课《京腔京韵》学习本课的知识点,对知识进行初步建构。课堂上教师熟练运用电子白板的功能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现智慧课堂。 四、音乐教学新体系的融入——生态课堂。运用音乐新体系教学中的动作律动,借助小纱巾道具,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感知音乐。激发了学生聆听感知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体现生本课堂。 |
|
教学重点: |
了解京剧的四大行当及表演形式。 |
|
教学难点: |
聆听唢呐曲,区分四大行当的唱腔。 |
|
学习目标 |
学习过程 |
|
一、 微课自主学习: 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认识生旦净丑,了解生旦净丑的唱腔。
二、课堂检测:
三、课堂实践,加深理解: 1.感受“生”的外在形象:
2.感受“旦”的外在形象:
3.形象与唱腔是相同的,回过头来感受“生”铿锵有力的唱腔特点。
4. 感受“旦”柔美婉转的唱腔特点。
5.了解脸谱相关的知识,感受“净”粗犷豪放的唱腔特点。
四、进阶检测: 1.聆听《京剧唱腔联奏》中四个片段 2、完整聆听《京剧唱腔联奏》 五、拓展激趣: 奖励学生认识“丑”并观看武生与武丑的表演。 |
学生观看微课《京腔京韵》认识京剧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并能够跟着视频唱一唱京剧。
教师用电子白板互动,请学生为不同的人物形象进行归类,检测学生对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形象上的认知。
师在白板上出示生的锣鼓点,学生学打京剧出场的节奏,并且模仿生的走步,感受生形象上的特点:铿锵有力。
对比生的走步,出示旦角出场的节奏,学生边念节奏边表演旦角出场的动作,感受旦角柔美的形象。
学生聆听唢呐模仿的“生”的唱腔,进一步感受“生”铿锵有力的唱腔特点。在感知音乐的过程中借助手中的彩色纱巾挥出旋律线,感受旋律特点。
a.学生了解旦角的四大流派。 b.聆听梅派唱腔《苏三起解》,并跟老师学唱前两句。 c.聆听唢呐模仿的“旦”的唱腔《苏三起解》挥动纱巾,感受柔美婉转的旋律特点。 d.聆听荀派唱腔《叫张生》,并跟唱, e. 聆听唢呐模仿的“旦”的唱腔《叫张生》续挥纱巾,感受旋律特点。
a.聆听歌曲《说唱脸谱》,学生了解脸谱中色彩的含义,并且用粗犷的声音跟音乐演唱歌曲。 b. 聆听唢呐模仿的“净”的唱腔《苏三起解》挥动纱巾,特别注意唢呐颤音模仿的净的沙哑嗓音,感受粗犷豪放的旋律特点。
学生分别聆听唢呐演奏的四个音乐片段,挥动纱巾,分辨不同的唱腔和旋律。 整体感受唢呐曲《京剧唱腔联奏》。
学生了解“丑”的人物形象,并观看《三岔口》片段中武丑和武生的表演。 |
|
二、 课堂小结: 1.谈收获。 2.小建议。 |
学生说说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建议学生观看一段完整的京剧表演,真正的走进京剧,了解中国国粹。
|
|
《京腔京韵》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
一、学习指南 |
设计意图 |
1.课题名称: 人民音乐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第四课《京腔京韵》 |
/ |
2.达成目标: ①通过观看教学视频中对生、旦、净、丑四个行当的介绍,完成《学习任务一》,感受体验生旦净丑四个行当的人物形象及特点,从而走进京剧,主动学习、了解京剧。 ②通过观看教学视频中欣赏《京剧唱腔联奏》部分,自主学习乐曲《京剧唱腔联奏》,初步感知音乐特点,能够听辨出几个乐段的区别。
|
在音乐教学中,乐曲欣赏是一个教学难点,特别是对京剧了解甚少,本节课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实现自主化、个性化的音乐学习。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完成音乐知识建构和初步感知音乐的学习目标,为课堂音乐欣赏教学做好准备,课堂进行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体验音乐的平台,实现高效欣赏课教学。 |
3.学习方法建议: ①多听多练才能唱准确,观看微课视频,跟着唱一唱,微课可以反复播放哦! ②建议结组进行学习,上网搜集资料并到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帮助自己理解和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
①微课可以反复播放,使音乐教学真正做到尊重差异,彰显个性。 ②小组合作进行微课学习,并借助网络平台在学习中交流互助,促进共同进步。 |
4.课堂学习形式预告:略 |
|
二、学习任务 |
/ |
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自学,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感受与体验】——把你了解到的京剧的知识分享给大家吧! 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在班级网络平台发布自己搜集到的京剧的相关知识或自己认为好听好看的京剧片段,分享、感受国粹京剧的美。
学习任务二 【自主学习——四大行当】——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能够分辨京剧四大行当的人物形象及唱腔特点,并跟着微课视频学一学、唱一唱。
学习任务三 【自主学习——聆听乐曲】——比一比谁的耳朵最灵! 聆听《京剧唱腔联奏》听辨出每一个乐段分别模仿的哪个行当的唱腔。(小提示:可以反复播放,和前面的唱腔进行对比聆听哦!)
|
给学生创造机会,利用班级网络平台,把自己搜集的知识和音乐分享给大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感受国粹京剧之美!
学生跟着微课视频自主学习,认识生、旦、净、丑四大京剧行当,并进行相应的模仿,通过初步的感知,来帮助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认识京剧。
通过比一比的形式,完成音乐欣赏的问题,在课上进行学习检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三、困惑与建议 |
/ |
我对本次微课学习的评价: 我在微课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我的小建议:
|
/ |
《京腔京韵》课堂学习任务单
一、学习指南 |
设计意图 |
1.课题名称:
人民音乐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第四课《京腔京韵》 |
在音乐教学中,乐曲欣赏是一个教学难点,特别是对京剧了解甚少,本节课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实现自主化、个性化的音乐学习。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完成音乐知识建构和初步感知音乐的学习目标,为课堂音乐欣赏教学做好准备,课堂进行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体验音乐的平台,实现高效欣赏课教学。 |
2.达成目标:
|
知识内化,从初步了解体验到主动参与认知,通过丰富的课堂音乐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提高高年级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性。 |
3.学习方法: ①主动学习:音乐是表现艺术,成就一个自信的我,多给自己展示的机会。 ②小组协作:我是小组的一员,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小组出一份力量。 |
这两点内容既是学习方法,也是学生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优良品质,再这里提出来,鼓励学生主动、协作、创新的参与到课堂实践活动中来。 |
二、学习任务 |
/ |
(一)课始检测 |
/ |
1、
2、 |
揭示课题,分享学生搜集到的京剧的相关知识!把学生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再抛给学生,问题驱动,进行深入学习。 检验学生课前学习成果。 |
(二)进阶活动 |
/ |
音乐实践活动:说一说、学一学、唱一唱,进一步感受和体验京剧四大行当的人物特点。
|
|
(三)课中检测 |
/ |
乐曲欣赏: 欣赏乐曲《京剧唱腔联奏》,说一说每个乐段是模仿的哪个京剧行当。 |
通过这个环节,检测学生对京剧四大行当的掌握情况,完成对知识的认知和应用。 |
(四)小组协作,课堂展示 |
|
小组协作讨论为乐曲设计表演动作,并进行表演。 |
学生把之前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动作素材融入到乐曲的表演中,完成知识的进一步内化吸收。
|
三、困惑与建议 |
/ |
我对本节课课堂学习的评价:
我这节课的收获:
我还有本节课没有解决的问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