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变奏曲》教学设计
(2016-11-07 15:30:38)
标签:
教育 |
四年级音乐课:
《乒乓变奏曲》教学设计
邯郸市复兴区前进小学
宋海霞
设计理念:
一、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
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先学后导,使信息化前移。 “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网络自主学习中进行的,老师不仅提供了视频,还可以提供在线的辅导;“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利用班级网络平台进行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
二、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学生在课堂上运用平板电脑点击教师分发给每个小组不同的任务,进行小组活动;运用网络平台进行投票;运用音乐作曲软件进行音乐创编活动等。
三、小乐器进课堂。
学生利用手中的口琴等小乐器,积极参与到各项音乐实践活动中,增强了对乐器的理解,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吸收和内化。
本节课以一个快乐的小乒乓球的形象作为主线,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探究并质疑;课堂上以钢琴独奏曲《乒乓变奏曲》为例,深入体验变奏和变奏曲的魅力;课后运用小乐器,音乐软件等多种形式进行乐曲创编。整节课通过丰富的课堂实践活动,从资料搜集,到微课的知识点展示,再到创编音乐的活动,充分体现了音乐欣赏课堂的创新性。使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了简单的变奏方法,结合多种形式的表演,演奏进行音乐编创活,使音乐课更加生动有趣。学生在这节课上集“欣赏者”、“表演者”、“创作者”、“评价者”为一身,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始终在玩中学、乐中学。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音版四年级上册欣赏课《乒乓变奏曲》。钢琴曲《乒乓变奏曲》的主题音乐取材于儿童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活泼欢快,表现孩子们打乒乓球时的快乐神情和熟练的球技。乐曲运用了变奏的手法,把非常简洁,带顿音的单声部旋律反复进行变奏,好像乒乓球在小球手的你推我挡之下,一来一去,银光闪闪。乐曲包含五个变奏,层层递进,把一场激烈的乒乓球比赛呈现给大家。本节课通过聆听分析《乒乓变奏曲》,使学生能够哼唱音乐主题旋律,了解“变奏曲”这一音乐体裁,并通过对五次变奏的分析,感知音乐要素对主题旋律进行变化所起的作用。
学情分析
一、知识能力方面: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和低年级学生相比已经具有初步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分析能力。我校本着“让每一位学生学会一样乐器”的教学理念,长期坚持“口琴进课堂”,四年级学生经过四年的口琴学习已经具备用口琴自主吹奏简单歌曲的能力。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行探究的能力,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音乐实践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喜欢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取知识,喜欢在玩中学,喜欢在做中学,喜欢在想中学,喜欢在用中学。对周边的事物产生着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
二、信息技术方面:我校作为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教育创新实验校、河北省现代教育示范学校和英特尔未来教育实验学校,学校的硬件设施配置到位,各班均建有各自的班级网络平台。在浓郁的氛围熏陶下,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搜集整理能力、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并且乐于动手,积极主动,对具有创新性的学习活动兴趣高涨。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学情和教学内容,结合我校目标导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完成教师发布到班级网络平台上的学习任务,掌握“变奏”和“变奏曲”的相关知识。能够感知音乐的节奏、力度、速度、音区、情绪等方面的变化,并初步掌握几种变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手中的小乐器,课前网络自主学习,初步掌握本课知识点。课中问题驱动,深入探究,理性理解“变奏”和“变奏曲”。课后拓展,实践应用,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从音乐的变奏中感受乒乓球比赛的激烈场面,在参与网络互动学习、课堂探究活动、课后拓展创编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环境与准备
一、
二、
三、
教学过程:
课前网络自主学习:
一、 教师在“三人行”班级互动平台的任务集中发布任务,具体内容如下:
1.请上网查找资料,了解什么是变奏,什么是变奏曲。
2.请进百宝箱观看微课《魔法变奏》并聆听5首变奏曲。
3.完成以上任务后,谈谈你的收获和疑问。
二、 学生根据任务步骤首先进行查找资料,完成第一个任务并在任务集点击我要参与,发布自己查找的答案。
三、 学生根据任务步骤完成第二个任务,观看微课并聆听5首变奏曲,之后在任务集中发布自己的收获和疑问。
四、 教师在互动区参与交流互动,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辅导,在课堂上重点解决学生关注度最高的问题。
课中问题驱动,深入探究:
一、组织教学:
二、课前网络学习回顾:
师:大家通过课前的自主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了变奏和变奏曲,现在就让我们来回顾一下。
播放微课回顾“什么是变奏和变奏曲”。
三、亲身体验,学习用口琴吹奏《乒乓变奏曲》主题旋律。
1、
学生通过练习,能够准确唱出旋律。
2、
3、
4、
5、
6、
四、感受聆听,深入分析《乒乓变奏曲》。
1、
2、
3、
4、
师:主题旋律出现了六次,老师再次播放旋律请同学们仔细的听一听每一次变奏,旋律发生了什么变化?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
教师把课前准备好的任务文件分发给各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同学用平板电脑打开自己的文件夹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和提示,分段聆听,展开讨论。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分析旋律的变化和情绪的变化。
(主题旋律第一次出现是单音旋律,表现的是赛前的热身运动;第一次变奏和第二次变奏都加入了伴奏,比赛开始;第三次变奏主题旋律到高音区,表现小球在运动员的手中越跳越高;第四次变奏,旋律变得更加流畅了,起伏较大,表现比赛进入白热化阶段;最后一次变奏在第四次变奏的基础上力度更强了,比赛结束,中国队胜利的欢呼!)
5、
师:现在就让我们跟着乐曲一起表演一场乒乓球比赛吧。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我们中国队的实力非常强,在世界乒乓球比赛的决赛中经常会是两个中国选手在争夺冠亚军,今天我们就来一场中国一队和中国二队的冠军争夺赛。
学生表演展示。
五、 拓展表演:
师:刚才的比赛真是太精彩了。大家发现了吗?一个简单的旋律经过五次变奏就把大家带进了一次紧张激烈的比赛,我们今天就利用变奏的方法一起来排练一个音乐小品好吗?老师已经写好了剧本——《乒乓十分钟》。: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口琴吹奏《乒乓十分钟》课件出示剧本:
师:现在就由老师当导演……(教师进行分工)。
学生集体表演《乒乓十分钟》。
教师及时录像并把录像发布到班级网络平台,学生课下可以继续点击观看。
六、 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棒,今天我们欣赏了《乒乓变奏曲》,并且运用变奏的方法表演了《乒乓十分钟》。希望同学们能用自己手中的口琴结合自己学过的知识,演奏出更加美妙的音乐!刚才中国一队和中国二队的比赛还没有分出胜负呢!下课后请同学们继续刚才的比赛好不好,老师为大家加油!今天的音乐课就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课后拓展,实践应用:
《小星星变奏曲》音乐创编活动:
一、
二、
三、
四、
教学反思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将从以下几点进行反思:
1.教学方式的创新——翻转课堂教学。
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先学后导。教师把课堂教学内容前置,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发布的相关任务和微课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利用班级网络平台进行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充分利用课堂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一步内化吸收,最后指导学生实践应用。充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教师的角色的转变。
在这本节课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这节课上集“欣赏者”、“表演者”、“创作者”、“评价者”为一身,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始终在玩中学、乐中学,自主学习能力在此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而教师则完成了由“演员”向多个角色的完美转型。当学生学习新技能时,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当学生运用已学技能时,教师是导航员;当学生自主活动时,教师是观察员。
本节课中网络平台的合理应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运用网络自主学习并进行互动交流的平台。课上老师给每个小组布置的讨论任务通过平台进行分发,省去了课堂分配任务的时间,使小组活动更具指导性和差异性,提高了小组协作的效率。网络投票的及时反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乐器在音乐创编活动中既可以演奏、开展音乐实践活动,拓展了音乐创作的空间,同时促进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帮助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吸收。
4.不足之处:
由于技术问题,学生利用平板电脑在课堂上进行的交流互动还不够,比如:音乐软件创作或录音的音乐作品如何共享,有待我们继续研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