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示范引领 |
下午聆听了冯藻芹、朱海燕、程蕾、郑益华四位老师呈现的无生上课,她们在课堂上呈现出的对教材的深度挖掘、对语文要素的精准把握,以及她们风格各异的教学风格,都让人领略到了高琦小学教研活动的扎实与深入。
这四节课虽然教学内容不同,年级不同,但是都呈现出了如下两个共性特点:
一.导之有序、学得有径
三年级的冯藻芹老师、六年级的程蕾老师、二年级的郑益华老师,三个人选择的分别是小古文《司马光》、《伯牙绝弦》和古诗《敕勒歌》。
部编教材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比重明显增加,难度也有显著提高。三位执教老师准确地把握了课程标准中队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目标描述。运用了灵活、丰富而富有语文味的方法,帮助学生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具体来说,三位老师都做到了导之有序、学得有径。
执教的三年级小古文《司马光》的冯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本文时,通过“会停顿”、“知情节”、“会背诵”三个环节来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古文的内在意思。在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时,先帮助学生梳理出出现在古文中人物,再引导学生思考不同人物都做了什么,并引导学生通过演一演人物动作,读一读感受人物特点,来走进故事的具体情境。最后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情节,讨论,你从故事中认识到了一个怎样的司马光。让学生理解了《司马光》这篇小古文的同时,也在实践中了解了小古文的学习方法。
再如执教《敕勒歌》一诗的郑益华老师,在引导学生感受《敕勒歌》所描绘的辽阔情境时,引导学生先看画面,说说画面里都有什么?再引导学生将画面和诗句对对碰,随后总结学习这样的古诗的方法:看图,读诗,再展开想象。由直观的图画到抽象的文字,再由抽象的文字到用想象的画面,用这样的方法帮助学生走进诗歌所描绘的情境,可以说,导之有序,学得有径。
再如执教《白鹅》一课的朱海燕老师,在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感受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喜爱”这一语文要素时,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品语句,感受文章反语幽默的语言风格,从而初步理解“明贬实褒”的写作手法。
二.教简学丰,见木见林
冯藻芹、程蕾、郑益华三位老师执教的小古文和古诗,内容都非常简短,不足百字。但是三位老师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别具匠心的教学设计让整节课内涵丰富,容量饱满。
以程蕾老师执教的《伯牙鼓琴》为例,程老师在开课伊始就引导学生交流关于古琴的相关素材,拉近了学生与这种高雅的古典艺术的距离。在了解了整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后,老师又适时引入课后资料袋,引导学生讨论:伯牙摔琴绝弦这样做到底值不值得。最后通过一段古琴演奏视频的播放,将整个学习推向高潮。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充分感受了古琴在中国文人心中的地位,也充分地激发了他们对这门古典艺术的神往和热爱。较好地落实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训练,即,感受音乐的魅力。以一篇小古文,达到了把握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品格,感受音乐魅力,感悟人生哲理的多重教学目标,可以说教简学丰,见木亦见林。
总而言之,这三节无生上课,环节清晰、目标明晰、设计独到,充分展现了四位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展现了她们对统编教材的深刻理解和对学生学情的准确把握。
安庆市菱北中心小学 陆艳 2020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