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5《竹节人》评课
(2019-09-26 11:23:56)分类: 示范引领 |
何老师执教的《竹节人》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来自统编教材的一个特殊单元——策略单元。
策略单元是统编教材的一个创新之举。从三年级上开始,每个年级会安排一个策略单元。三上,预测,四上,提问;五上,提高速度的阅读;六上,有目的地阅读。策略单元的编排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阅读策略,让他们成为积极的阅读者。基于这样的认识,策略单元中出现的学习素材,它的教学功能就应该定位为:帮助学生学习阅读策略,并进行实践练习。
具体到这一单元,对“有目的地阅读”进行了有层次、有梯度的安排。第一篇课文《竹节人》安排了三个不同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体会到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不同。第二篇课文《宇宙生命之谜》通过旁批呈现了一位同学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阅读这篇课文的思维过程。最后一篇课文《故宫博物院》,是一篇略读课文,引导学生将在前面精读课文里学到的方法进行迁移运用,逐步实现自主“有目的地阅读”。
“交流平台”则前面学到的方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提示学生要自觉养成“有目的地阅读”的习惯。
何世千老师的这节课明确地指向了阅读策略的学习。在学习策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目的下的阅读方法:先快速读定位,再仔细读品味。怎么仔细读?老师也进行了引导,可以圈画,可以批注。在学习策略的同时,老师还不忘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语言的表达,内容的理解。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围绕阅读提示中出示的三个学习任务,何老师是这样处理的:第一个任务耗时大约10分钟,是对不同阅读方法的导入。重点放在了第二个学习任务——体会传统玩法中的乐趣这个任务。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批注、交流、朗读这样的学习活动,细细地品味这篇课文语言的幽默、夸张,从而设身处地地身临其境地体会蕴藏于其中的乐趣。值得指出的是,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老师还不忘回扣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刚刚使用的阅读方法进行梳理:刚刚你是怎么读的?让学生从一个沉入其中的阅读者身份中跳出来,变成一个能够反省自己的行为的积极的学习者。最后一个任务,老师放手让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方法,自行解决。从导入到深入到自主,三个任务的学习呈现出了思维的深入,学习的推进。可以说,何老师的这节课把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和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呈现出了理趣和情趣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