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及评课

分类: 教育教学 |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
安庆石化第一小学 王文静
教学目标:
1.深入学习课文内容,能自主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
2.引导从多角度提问,扩大提问范围。
3.尝试解决提出的问题,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4.结合语文天地中名言警句,总结学习方法。
5.体会自问自答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难点:
1.在阅读中学习多角度提问方式,扩大提问范围。
2.体会自问自答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问题清单
教学过程:
一 课前交流,朗诵名言,谈谈感受
二 导入新课,复习词语
1.出示词语,指读交流,正音,释意。
2.根据出示词语,回忆课文内容,引导流畅表达。
三 展示批注,点拨方法
1.回忆上堂课自读方法。
2.展示批注,交流评议。
四 小组合作,整理问题
1.出示新的阅读方法。
2.小组合作,边读边整理问题清单。
3.出示问题清单,集体交流,解决问题。
4.学习多角度提问,结合文章关键词句,深入理解内容。
5.指导朗读,鼓励说出自己的读文体会。
五 总结方法,延伸课外
1.总结阅读方法
2.联系生活经验,提出问题,拓展思维
3.布置作业,在课后习题中巩固阅读方法
【评课】
王文静老师执教的《蝙蝠与雷达》是统编教材四年级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是统编教材的一个特殊单元——策略单元。策略单元是统编教材的一个创新之举。从三年级上开始,每个年级会安排一个策略单元。三上,预测,四上,提问;五上,提高速度的阅读;六上,有目的地阅读。策略单元的编排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阅读策略,让他们成为积极的阅读者。基于这样的认识,策略单元中出现的学习素材,它的教学功能就应该定位为:帮助学生学习阅读策略,并进行实践练习。具体每一篇课文,它的教学功能也不相同。以四上二这个单元中,第一篇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初次拓宽学生提问的思路:不仅能针对课文局部提问,还能针对课文整体提问。第二篇《蝙蝠与雷达》是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提问:课文中共出现了七个范例提问。提醒学生:可以在读前,针对课题提问,可以在读中,针对内容提问,也可以在读后,结合自己的思考提问;这是纵向的层次,还有横向层次的不同角度:针对课文内容提问,针对写法提问,还可以联系生活结合课文给自己的启示发问。第三篇《呼风唤雨的世纪》是甄别问题的价值,《蝴蝶的家》是略读课文,把文章教给学生,让他们在实践中综合性的运用学到的阅读策略。
再加上前面的导语,是导航系统,对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行定位;加上后面的交流平台,是小结,再次梳理和总结阅读策略。如此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
这样看来,王文静老师的这节课,有三个特点:关注了语文要素;关注了学习方式;关注了语言积累。
关注语文要素,王老师的整个教学都是紧扣着策略单元的编写思路,紧扣“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样的训练要素来组织教学的。出示名言:让学生感受提问的重要性;展示批注,让学生明确意识到可以从哪些角度提问,拓宽他们的思路;小组合作,尝试提出问题,整理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即刻实践这个阅读策略,在实践中更进一步地掌握这一策略。最后推出课后习题,进一步巩固提问这一阅读策略。
关注了学习方式。在边读边整理问题这一环节中,老师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组织教学的。大家仔细看我们的课后习题,总共三题,每一题都提到了小组合作,同学交流这样的学习方式。因为孩子们思考方式是有惯性的,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但是在小组合作讨论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就能通过讨论产生思维的碰撞,在相互交流中彼此启迪。
关注了语言的累积。策略单元是不是只需要学习如何提问和甄别问题呢?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学习阅读策略的最终目的还是服务于学生的自主阅读,是为了让学生成为积极的阅读者,有策略的阅读者。是为了让他们更好的读懂文章,读懂文章的内容,读明白文章的写法。《蝙蝠与雷达》来说,这是一篇非常典型的科学小品文,它的行文逻辑是非常严密的、语言表达是简洁而准确的。所以,老师在关注提问策略学习的同时,也要关注语言的累积、内容的理解。
但是这节课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习多角度地提问。在课文习题呈现的多个角度中,针对课文内容提问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容易做到的;联系生活提问,发散开来提问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后习题的启发,学生也应该可以做到;最难的,应该是针对文章写法提问,这应该是本节课需要老师放时间花精力的难点和重点所在。在出示课后练习时,老师应该充分使用课后习题的这个辅助作用,帮助学生厘清可以提问的角度,充分的打开思路后,明确提醒学生,试着从这些角度提问。让目标和学情对接起来。
另外值得商榷的是,关于文本本身的解读。王文静老师的处理办法是从小组问题清单中随机选择了一份。按照这份问题清单中的问题,读文本,逐个解决。显然问题的提出只是第一步,后续还需要老师对问题进行梳理、整合、甄别。筛选出最主线的、对理解文本最有帮助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以这个问题为主线,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前一篇:2019年09月12日
后一篇:承担区级统编教材培训活动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