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81227AJKT2018-080《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拓展型课程开发与实施》开题报告

(2018-12-27 21:27:05)
标签:

杂谈

分类: 科研任务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拓展型课程开发与实施》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课程改革往纵深向推进,拓展型课程与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组 成了新课程的三大课程体系。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欧盟关于核心素养的 经典表达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科核心素养关注的不应该是以题海战术为基础 所形成的应试经验,更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回避与逍遥。而是和学生的成长历程、学科的教学推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关注的应该是学生通 过学科学习可以得到培育和塑造的素质和能力。而拓展型课程正是提升学生的学科素质,培养学生的学科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
长期以来,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学业、评价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学校办学质量乃至评价区域性教育成效的环境,影响着小学拓展型课程的落实,影响了学校拓展型课程的自主开发与实施,从而影响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近年来,我校依托拓展型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努力让丰富多彩的拓展型课程成为国家、地方课程的有效补充,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丰富学习经验;完善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空;以德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积极的感情,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目的,推动我校拓展型课程的建设。具体目标:
1、探索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拓展型课程建设的组织实施策略。
2、建设一批适合我校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拓展型校本课程,培养一批拓展型课程骨干教师。
3、探索校本拓展型课程的评价机制。
(二)总体框架
1、前期准备阶段(2018.9~2018.10)
收集相关文件精神及相关研究的资料;收集我校拓展型课程实施与开发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分析收集的资料,确定重点研究的方向,认真制定研究计划。
组建课题组,加强学习,统一思想,明确各自分工;设计课题,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组织专家论证,完成课题的申报工作。
2、开发研究阶段(2018.10~2019.8)
按照课题实施方案,研制校本课程项目,全面展开课题的各项研究实验工作:课程开发的理论及相关策略的研究;学校课程科目方案研究;学生课程教学设计的编制研究;课程教学资源的编制研究。
3、巩固推进阶段(2019.9~2020.1)
组织教师培训;课程教材试用并不断修正改善;区域课程展示、推广。
4、成果总结阶段(2020.3~2020.6)
整理各类研究资料搜集,整理和汇编“拓展型课程建设成果集”;撰写课题研究总报告。
(三)主要内容
1、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拓展型课程建设的思考与认识。
2、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拓展型课程建设的组织实施策略。
3、建设起一批适合我校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拓展型校本课程。
4、探索校本拓展型课程的评价机制。
(四)重点难点
构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拓展型课程体系,扎实推动学科课程建设,有效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本课题研究中的重点,而并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校本拓展课程的评价机制则是课程研究中的难点所在。
(五)研究对象
1、拓展型课程实施者(教师)、拓展型课程活动对象(学生)和拓展型课程管理者。
2、拓展型课程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科目方案的制定、活动环节的设计、过程实施的监控、总结等等。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采用如下方法保证课题的深入进行:
1、调查研究法
通过对我区各小学拓展型课程开设情况的调查确定研究方向。调查可以从学校拓展型课程开设的科目数量、开设科目群涵盖的领域、活动组织教师的基本情况、教师在开展科目活动中的需求和困惑、学校校本课程建设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
2、行动研究法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最终研究的重点方向,组织教师针对研究的目标确立研究内容和研究过程。在研究过程中可以不断反思,修正研究方案。
3、个案研究法
在研究过程中,某个班级、某个学科、某个特殊的学生和教师的团体或个人,都可以成为“个案”,注意积累个案资料,形成富有个性的研究成果,也为课题提炼、总结学术成果奠定基础。
4、经验总结法
拓展型课程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基本没有现成可参照的实施模式,对教学一线的老师来讲,更没有完全符合其实际的素材,因此,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注意及时总结做法和经验,进行理论性、可行性论证,以是否科学解决实际操作问题为标准,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并及时推广科学经验,以推进课题研究的进程。
四、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1、提高教师课程意识,提升教师课程开发能力。
完整的“课程论”的训练,不仅仅是“课程理念”,更多的应该是“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推广”、“课程资源的寻觅和组合”等“情境性”的知识和技能。本课题的研究实践,将带动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实实在在的让教师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
2、满足学生差异需求,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拓展型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从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出发设计课程,引导学生参与课程设计,提供主题线索,不断完善和研发学生喜欢的课程,将学生现有的研究性学习成果作为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再生资源,以已有课程为基础不断丰富深化,拓展形成系列,以点带面推动课程开发与实施,使富有生命力的课程诞生,让学生自主选课,满足学生的差异需求,以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3、建立激励机制,保障课题的有效开展。
课程开发是一项有目的、有价值取向的行动,课程的根本在于育人,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应是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而在学校拓展型课程开发的实际操作层面中,存在着一系列瓶颈问题,如:没有统一的教材和具体的课程标准,教师感觉无米做炊;没有可以参照的组织实施模式,学校反映无章可循;没有在教育理论和实践操作两方面均高度发展的专业教师,课程亮色无法体现。
针对这些现象,本课题研究将通过实践研究,努力构建一个研究型的课程实施共同体,促动学科之间的有效联动,开发课程资源,组织研讨,在课程门类、课时安排、内容呈现、教学组织、学习方式、考核评价、教师培训、实施保障等方面为有学科特长的教师提供材质辅助、技术服务,全面有效地推进拓展型课程建设。
五、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构建起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拓展型课程体系。(成果形式:阶段报告、课堂教学展示)
2、提高教师课程意识,提升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成果形式:论文汇编)
3、探索出拓展课程的有效评价机制。(成果形式:学生成长记录册,拓展型课程汇报演出等音像资料)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一)人员情况
1.课题负责人:杨文、陆艳。
杨文,一级职称,有数十篇文章在各级重要刊物发表,做过多个课题研究,并顺利结题。课题组第二组长陆艳,一级职称,省级教坛新星。 2015年获得安庆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曾多次在市区一级的教育教学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多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曾主持安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运用国学经典培养儿童人文素养的实践研究》,并顺利结题。
2.课题组实验教师:曾飞、杨帅、李国庆、高丽群、刘娟娟、黄珺、鲍媛媛、耿宁、程欣欣、陆叶、王兵、王凯、李娟、张双九、程荣富、王蓓、李雯、李芳晔。
成员为来自不同学科的骨干教师,大多有韧性、有钻劲,刘娟娟老师曾获得安庆市美术优质课大赛一等奖;黄小娣曾获得安庆市科学实验说课比赛一等奖;高丽群制作的微课曾经获得中央电教馆评比二等奖;程欣欣获得了经开区数学优质课一等奖;鲍媛媛指导的学生摄影作品获得安庆市一等奖,个人摄影作品也多次获得安庆市一等奖。这些老师,来自不同学科,对学科核心素养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和实践。他们课堂教学能力强,教研业务能力高,多次在市区各级教育教学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并在多次市区论文评比中获得不同奖次。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组将以明确的分工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二)研究基础
在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时代洪流中,经开区教育局领导和学校领导都十分重视学校的全学科建设和内涵发展。学校前期就已经开设了一些拓展型课程作为学科学习的补充,这些课程极大地激发了老师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受到了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将继续推动拓展型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努力构建起发挥教师特长、激发学生兴趣、满足个性发展需求的拓展型课程体系。
(三)条件保障
学校计划以课题研究为平台,大力促进我校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因为会为课题的开展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在资料准备方面,我校将通过开放的网络教研平台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了解目前同行们对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拓展型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这些手段也必将为课题研究的开展提供十分便利的条件。
而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采用如下方法保证课题的深入进行:
1.本课题的研究以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拓展型课堂为主阵地,在课堂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再指导于课堂教学实践。努力通过对实验老师的培训、实践,探索出能够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拓展型课程体系,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以达到全面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2.利用科学而规范的课程设计,整合学科优势力量,构建起符合学校发展实际,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发挥教师优势特长的拓展型课程体系。
3.行动研究法。以自己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拟定计划、实施行动方案、及时反思调整等方式展开,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
4.文献研究法。根据国内外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防止重复研究,少走和避免走弯路。查阅国内外有关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拓展型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的论文、著作、报道等,寻找本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以及可资借鉴的优秀经验;通过文献研究启迪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开阔研究思路。
5.经验总结法。通过回顾和反思,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仅能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更能在实践研究基础上来补充完善拓展型课程的有关理论,初步构建起科学而个性的拓展型课程体系。
6.音像记录法。按照计划有针对的开展活动,并以文字、图片、音像等形式记录活动过程,为最后的实验成果积累原始资料。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http://s1/large/0016Iyazzy7qiOPYU8u7e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