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于漪老师报告有感
西安市铁一中学
李志伟
于漪老师报告中有这么一句话使我感触很深,“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我上了一辈子课,教了一辈子语文,但还是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这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我从这位87岁老人的话语中看到了一位真正爱岗敬业的教师背后付出的努力,也更加体会到了“责任”二字的沉重。从于老师身上,我认识到一位真正优秀的老师是要与时俱进,内外兼修的。
讲座中的于老师神态和蔼可亲,表达铿锵有力。敬佩之情令人油然而生。感动于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在说起自己的学生,说起自己教育生涯中的点点滴滴时,居然可以如此的充满活力,神采飞扬。
于漪老师是名师,她的成就来自于数十年的勤奋不怠,潜心钻研,这份执着令人敬佩。课前孜孜不倦地钻研教材,虚心学习和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课后及时反思自己教学实践中的成功与不足,以利于今后的课堂教学日臻完善。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上海电视台直播于漪的公开课《海燕》曾引起大上海万人空巷,人们纷纷守在电视机前一睹她的师者风采,人们难以忘怀于漪老师长达60年的教学生涯所留下的闪烁着智慧与人格魅力的教育思想。
她的教育观点:“仁”—作为人,要心中有别人;教师就是塑造心灵,塑造人,塑造事业;教育就是生命展开的过程,在教学生成人的过程中,教师也在成长,从而破茧成蝶,生命不断成长了,精神也在成长;教育就是培养人,中国教育就是培养具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符合中国价值观的人;教师思想要有高度,因为教师肩挑着立德树人的刚性目标;教师的脊梁要硬,中国教师要有自信力,要接地气,中国的基础教育非常好,决不能有历史虚无主义,教师要独立思考,中国人要出口思想,而不仅仅是商品,一定要拒绝平庸,树立自信;什么是课堂,堂—就本土上的高尚,上课,要全身心地投入,用生命唱歌,好课的特点是:1)学有兴趣;2)学有所得;3)学有方向;4)学有追求(教,不是一次完成,有连续性、要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校工作中最难做的是老师,因为他要适合学生,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课是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的展示,要每一节课都有闪光点,要神采飞扬,要有精气神,要使学生进入兴奋点,用恻隐之心和仁爱之心支撑我们,对学生有沧海至浅情至深的情怀,我们的课一定能成为好课;课不能教在课堂上,要教在学生身上,学生心中,使学生生命成长;课后,要记录学生的闪光点,要记录自己的足;教育不是技能、技巧,是人的灵魂的释放和歌唱;教海无涯,学为舟;教师的成长取决于自身的觉悟和觉醒,如若一肩挑着学生今天的学习,另一肩挑着学生的未来也即国民的素质与祖国同呼吸共患难,那你一定会成长;我们应该有两把尺子,一把量别人的长处,一把量自己的短处,以己之短比人之长,补好己短,你一定进步;60多年的教育生涯,没有一节课是十全十美的,2千多节的公开课,总有遗憾,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岁月给你的累累伤痕是上帝给你最好的褒奖”;我们的道路怎么走,生命赋予我们一种责任:仰望星空,志当高远,脚踏实地;站在中国这块多情的土地上成就教育,平庸的人生,仅有性命;合格的人生,有性命和生命;杰出的人生有性命、生命和使命,这使命就是承担国家使命和承担培养未来的人。
于漪老师就是一本经典名著,最精华的那部分绝对不会因为时光的流逝而过时。也许她高深的教育思想、精湛的专业水平不是那么容易被后人所超越,但是她的信念、她的精神、她的品行、她的执着、她的作风以及时时流露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却成为我作为教师的人生标杆,值得我终生学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