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街巷”“最美庭院”扮靓首都城市空间
(2023-03-23 19:55:41)新一轮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治理“三年行动”再启动。未来三年里,全市5393条背街小巷,将按“精品、优美、达标”标准,全部完成治理。在昨天(3月22日)召开的北京市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治理工作交流培训会上,北京日报社、市城市管理委等5家单位发出“我家街巷最好看”活动倡议,除继续推选十大“最美街巷”外,今年还将首次进行“最美庭院”评选。
背街小巷的环境如何,直接关系百姓生活和首都形象。2017年以来,北京连续开展了两轮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不但整治范围从核心区逐步拓展到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郊区村镇,整治内容也从最初的治理痼疾顽症,深入到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几年来,数千条背街小巷“旧貌换新颜”,不少曾经集各类“城市病”于一体的背街小巷,甚至逆袭成为广受市民欢迎的“网红打卡地”。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背街小巷是城市的“毛细血管”,不仅关乎城市环境秩序、圆形安全和市民生活质量,更体现城市的精细化治理水平。几年来,在开展背街小巷整治提升过程中,北京市城市管理委等单位牵头组织各区政府、各部门聚焦百姓“急难愁盼”,群策群力“会诊开方”,倾听民声靶向发力,精细“绣花”连片推进,长效治理守护家园……在让背街小巷“焕然一新”的同时,也悄然提升了城市精细化治理的能力水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200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从今年2月起,北京市《深入推进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治理三年(2023-2025年)行动方案》开始实施,为期三年的新一轮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治理再启动。
新的“三年行动”中,北京将通过实施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治理,改善环境品质,保护历史文化底蕴,完善服务功能,形成高品质的现代生活空间。同时,治理将与城市更新紧密衔接,将治理向居民院落和小区延伸,打造一批“美丽庭院”。到2025年,全市背街小巷环境面貌将整体提升,便民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精细化长效治理机制基本建立。背街小巷将成为首都城市治理的亮点、文脉传承的载体、和谐宜居的家园。
踏上新的征程,北京将突出规划引领,加强分类指导,优化公共服务功能,加强日常管护,推进多元共治,全力打造更多的“最美街巷”、“最美庭院”,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更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把首都城市空间装扮得更好看、更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