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降费聚动能,“青山常在”向未来
(2023-01-17 13:46:06)提请北京市第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关于北京市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提到,2022年,本市以“退”保稳,大规模减税降费力保市场主体“青山常在”,顶格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全年新增免减退缓税费超2000亿元。
市场主体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是稳住经济基本的关键力量。2022年,受疫情反复、经济下行等多重超预期因素影响,一些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经营风险和发展不确定性上升。
为保企业、稳预期,北京持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从助企纾困18条,到统筹防疫情稳经济45条;从优化营商环境34条,到助企纾困促消费27条、积极应对疫情影响“新12条”,打出一套助企纾困的政策“组合拳”,极大提振了市场主体信心,为推动经济回稳向上提供了强劲动能。
预算报告显示,在各项税费支持政策中,最主要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为全市超8万户企业让利1081.2亿元,九成为小微企业。在地方权限内,延续实施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免等政策,为企业让利约750亿元,惠及全市超100万家市场主体。
为保企业、保就业,去年5月起,北京多部门联合推出支持社会保险费“应缓尽缓”举措,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运输、文化娱乐等行业实施阶段性缓缴企业社保费系列优惠政策,共计缓缴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费超160亿元,受益群众达130万人。
“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企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和韧性所在,是保就业、保民生、稳经济的关键所在。青山常在,生机无限。2023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2023年重点任务部分强调,着力增强各类企业活力。深化新一轮国企改革,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积极促进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大研发创新、场景应用、融资上市等支持力度,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青山常在,就有无限未来。新起点、新征程。北京将接续发力,增强减税降费政策措施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落实、落细各项惠企惠民政策,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为稳增长提供坚实保障,助力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企稳向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