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保持首善之区营商环境的领先地位
(2023-01-16 21:40:23)1月15日,北京市代市长殷勇在北京市第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过去五年,北京营商环境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迭代推出五个版本千余项改革举措,累计减事项超60%、减时限71%、减材料74%、减证明248项,市区两级98%以上事项实现网上办理,顶格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五年累计新增免减退缓税费5300亿元,其中2022年超2000亿元。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从2018年3月推出“1.0版”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开始,北京连续推出五版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2021年11月出台的《北京市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被称作优化营商环境“5.0版”。新一版改革举措包括了12个方面的299项任务,在改革的领域、范围、力度等方面都超过了前四版。政府工作报告介绍,北京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在6%左右,跻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前三名。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数量均居全国各城市首位。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对企业而言须臾不可缺少,是市场主体应对外部冲击挑战、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今年以来,在疫情反复多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北京先后出台《关于继续加大中小微企业帮扶力度加快困难企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措施》18条、《统筹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增长的实施方案》45条、《助企纾困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34条、《关于助企纾困促进消费加快恢复的具体措施》27条、《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助企纾困的若干措施》“新12条”等政策措施,极大提振了市场主体的信心,为推动经济回稳向上提供了强劲动力。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2023年重点任务部分强调,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迭代升级改革举措,始终保持首善之区营商环境的领先地位。优化企业准入、准营、注销等事项办理流程,推出更多“一证通办”事项和“一件事”集成办服务场景。推进“6+4”一体化综合监管改革,有效实施公平竞争政策,建设全国市场监管数字化试验区。完善要素市场建设,增强政策可知晓可操作性。健全“服务包”“服务管家”工作机制,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
优化营商环境永无止境。对标国际一流先行先试,坚持首善标准大胆创新,继续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中发挥引领作用,率先把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推向纵深,为新时代首都发展保驾护航,为全国营商环境建设作出重要示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北京定将一马当先、走在前列,始终保持首善之区营商环境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