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京津冀,同在蓝天下
(2022-12-16 11:14:18)大美京津冀,同在蓝天下。据12月15日召开的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新闻发布会消息,党的十八大以来,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去年三地PM2.5年均浓度首次全部步入“30+”阶段,PM2.5平均浓度与2013年相比降幅均达到60%以上,重污染天数均大幅削减,优良天数大幅增加。
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的脚步,一直未曾停歇。进入新时代,三地大气污染防治按下“加速键”。2014年2月,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以及三地相关协议的签署,三地践行“责任共担、信息共享、协商统筹、联防联控”,在燃煤治理、工业减排、机动车油品升级、散乱污企业关停、执法联动、标准统一、预报预警会商等领域,紧密合作、攻坚克难,协同配合、携手推进。
十年来,京津冀分类整治“散乱污”企业16.3万余家、三地散煤清洁能源改造近1580万户。其中北京实现平原地区基本无煤化,天津燃煤锅炉和工业窑炉基本完成清洁能源替代,河北基本淘汰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2022年,在生态环境部指导下,三地连续第6年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共同提升重污染应急精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有别于单一污染源,京津冀大气污染属于复合型污染,并超出单一城市范围,成为大面积区域性污染。对三地而言,燃煤、机动车、工业排放、扬尘等不同污染源,导致大气污染叠加,污染治理的复杂性、艰巨性显而易见。在大气污染防治过程中,三地注重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依靠科技创新解决关键问题、攻克难点难关,用打赢蓝天保卫战的行动践行科技治污、精准治污。
近一年,京津冀区域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北京完成山区2.1万户居民煤改电、核心区72座燃油锅炉基本清零;天津平原地区实现散煤基本清零;河北承德、秦皇岛完成10.98万户居民清洁取暖改造。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结出硕果,2021年三地PM2.5年均浓度首次步入“30+”阶段,PM2.5平均浓度与2013年相比降幅均达到60%以上。北京冬奥会期间,“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助力冬奥场馆实现绿色电力全覆盖,“冬奥蓝”赢得国内外一致喝彩。
党的二十大要求,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进入“十四五”时期,三地生态环境部门联合成立了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工作协调小组,签署了新一轮合作框架协议。在大气治理工作中,北京将推动五大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向绿色低碳领域拓展,天津正着力推动实施“871”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河北将努力推动11个设区市退出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后10位……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新起点、新征程。一幅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大美画卷,正在京津冀辽阔大地上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