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引领产业变革,“加速度”催生北京奇迹
(2022-10-20 10:18:45)职责使命担肩上,创新潮头竞风流。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拥有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从2012年的0.33万家增至2021年的2.76万家;每日新设立科技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110家增至2021年的270家;独角兽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40家增至2021年的102家。
所谓“独角兽企业”,即同时具备成立不到10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未上市三个特点的高成长性创新企业。独角兽企业是引领产业变革、推动城市创新发展的先锋,一向被人们视为新经济的代表。独角兽企业聚集的数量规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座城市的发展活力与创新实力。截至目前,北京市独角兽企业已有102家,数量和估值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均居首位。
北京独角兽企业发展迅猛、数量领跑全国,其根本原因在于政策环境、技术突破和优秀人才等因素的综合作用。进入新时代,北京致力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集聚了全国顶尖高校、科研机构、人才以及尖端科研成果。与此同时,北京在金融、财税、人才激励、科研经费等诸多方面,不断推出鼓励科技创新、促进高精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独角兽企业加快聚集且发展迅猛的原因,在于北京政策环境、技术突破和优秀人才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以“独角兽”聚集的中关村为例,为抢占全球技术创新制高点,2016年,中关村面向全球启动前沿技术企业的挖掘和培育工作;2018年,国内首个公开发布的鼓励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专项政策文件在中关村示范区发布。2016到2021年,中关村独角兽企业从2016年的32家、估值9220亿元、占北京独角兽企业估值的70%,增长到2021年的42家、占北京独角兽企业估值74%,一直占据国内独角兽企业集群的核心位置。
如今,北京已成为创新创业者向往的热土,日新月异的新模式、新技术、新业态正在京华大地上蓬勃发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显示,北京在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榜单中排名第三。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在为新时代首都发展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的同时,也被国外观察家称为超大城市转型发展的“北京奇迹”。
“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新一轮科技革命风起云涌,世界与中国的创新潮流形成历史性交汇,处在创新“风口”的北京重任在肩、责无旁贷。乘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东风,北京将吸引更多具有核心技术、能够支撑科技创新的硬科技独角兽企业孕育发展,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为形成国家科技创新合力,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探索“北京方案”、贡献“北京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