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兹在兹在人民,心中维系是民生
(2022-10-17 11:29:34)“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所作党的二十大报告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人民”二字在报告中出现次数高达105次之多。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从革命战争年代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从改革开放到跨入新时代,无论是动员依靠群众打败国内外反动派、建立新中国,还是汇聚人民群众磅礴之力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推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都生动诠释了人民是力量之源、胜利之本,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是我们党克服意切艰难险阻、不断赢得伟大胜利的决定因素。
二十大报告强调:“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源于内心对人民至上价值立场的坚守,体现出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我们要时刻把人民记在心中,对民生问题记之念之,不以“事小”而不为,不以“事难”而不为,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从完善分配制度、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到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到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从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到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再从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到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二十大报告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作出了详尽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
我们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真诚拜群众为师,虚心向群众学习,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群众中获取破解难点问题的“妙药”“良方”,在推动保障改善民生工作实践中产生智慧火花。立足群众所思所想,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办实办细办好惠民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让我们把“人民”印在心里,把责任在担在肩上,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续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