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企十条”为企业持续发展注能蓄力
(2022-07-09 09:44:46)精简登记注册材料、“证照联办”“一业一证”叠加办、在全国率先试点特色经营活动自主公示……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近日印发通知,推出登记注册便利化十条举措,为市场主体复工复产、持续发展注能蓄力。
虽然新一轮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受疫情影响的部分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面临许多超出预期的新情况、新困难。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等多重压力,为稳住市场主体、激励发展信心,本市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出台一系列助企惠企的政策措施,在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良好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增强了首都经济的吸引力、创造力和竞争力。
这次出台的“便企十条”,聚焦登记服务环节,在进一步压缩企业申请注册登记服务时间、提升服务效率方面再推一波政策“红包”。为打通高效准入第一关,申请人在申报企业名称时,可直接通过网上服务系统自行选择、自主申报不含行政区划名称的企业名称。登记注册材料进一步精简。依托“e窗通”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自动比对地址生成区块链证书,代替住所(经营场所)相关文件,简化登记申请材料。
创设“1(集中办理)+N(联办叠加)”办理模式,便利连锁企业集中登记,为企业开办提供线上线下集中办理登记服务;进一步压缩证照办理时间,支持有条件区域提供“证照联办”“一业一证”,实现营业执照和高频许可事项一窗提交,一次申请,同步领取;优化“一照多址”网上办理,企业可通过“e窗通”申请增加、变更和减少经营场所,领取加载“一照多址”二维码营业执照,无需频繁更换营业执照;在全国率先试点特色经营活动自主公示,助力企业推广特色服务、宣传品牌特色、展示个性化产品……
市场主体,特别是广大中小微企业是稳增长、稳就业、保民生的中坚力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支撑。在巩固抗疫成果、抓好复工达产,坚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更是要千方百计维护好有利于各类市场主体健康稳定发展的环境,增强企业应对困难挑战的底气和自身适应能力。
企业稳,则经济稳。相信随着一系列帮扶舒困、助企惠企政策措施的打捆出台和落地见效,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和动力将被最大限度地激发起来,进而为稳增长、促发展提供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