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就业优先,增进人民福祉
(2022-07-01 13:22:19)
蔡奇同志在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所作报告中指出:“坚持就业优先导向,抓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和灵活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市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北京坚持就业优先导向,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全市就业规模稳步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质量稳步提高。数据显示,全市从业人员由2016年末的1220.1万人扩大到2020年的1259.4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始终控制在5%以内。就业人口素质继续提高,2020年1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2.6年,比2010年提高0.9年。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越稳,民生福祉的根基就越牢,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就越充足。处在新发展阶段,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新职业、新岗位不断涌现。今后五年,北京将紧抓机遇,进一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打造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的“升级版”,进一步提高高校毕业生、城乡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帮扶的精准性、实效性,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让“就业之本”更牢固、民生福祉更丰厚,为推进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就业,一头连着百姓“饭碗”,一头连着首都高质量发展大局。随着新经济新业态蓬勃发展,以数字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互联网平台为载体的新就业形态应运而生。今后五年,北京将扎实落实《关于促进新就业形态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拓宽职业发展渠道、增强就业创业帮扶等多方面,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不断拓展就业新空间,在在实现更充分就业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就业质量。
今后几年里,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人数还将保持增长态势。本市将突出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引领,挖掘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进一步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与此同时,采取前置开展就业招聘和职业指导、推动校企合作毕业生提前上岗实习、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实名制服务、未就业毕业生参与就业见习活动等措施,确保北京地区有就业愿望的应届高校毕业生100%实现就业。
继续加大对城乡就业困难人员的帮扶力度,对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鼓励用人单位优先招用城乡就业困难人员,符合条件的可享受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登记失业人员实现灵活就业的,可享受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对于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就业的城乡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公益性就业岗位予以托底安置,并享受社会公益性就业组织岗位补贴。
坚持就业优先导向,持续增进人民福祉,深入贯彻落实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把会议有关就业创业工作的各项任务部署和工作要求落到实处,就一定能够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在更充分就业的基础上实现更高质量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