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2011-01-25 20:06:38)
标签:

宋体

fx9

分数的再认识

gb2312

彩笔

分类: 教学设计、论文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上第3436页。

二、教学目标

1、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分数的读、写,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分数,发展数感。

三、教材简析

    在三年级时,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教材通过创设“拿水笔”“看书”等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一)了解起点,引入新课

1.猜谜语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玩猜谜语游戏吗?请注意听:一分为二;七上八下;百里挑一。谜底各打一个数 
生:1/27/81/100

师:这些都是什么数?

生:分数(板书:分数)

师:对于分数你认识了多少呢? (板书:认识)

2.提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要对分数作进一步的研究(板书:再),相信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会对分数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3.复习旧知,为新知铺垫:

看图写分数:

http://s11/middle/3c793d6fx9aaab5bc4a4a&690

 

选择其中表示1/2 的图进行讨论。

师:在表示1/2 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它们是怎么分的?分的对象相同吗?)

生:都是平均分成2份,表示这样的1份。不同的地方是平均分的对象不同,有的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有的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

教师追问:这里是把谁看作整体“1”?一份是几个?这个整体“1”还可以指哪些呢?

(二)创设情境,深化理解分数意义

活动一:拿彩笔

1、创设情境,请学生分别拿出三盒彩笔的1/2(其中有2盒水笔都是8支、有一盒是10支)。

师:这里有三盒彩笔,你能从每一盒彩笔中分别拿出1/2吗?

教师请三位学生到讲台前,并问台上学生:你们准备怎么拿呢?

生:我准备把全部水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师: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他们拿的支数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师:他们三人都是拿全部彩笔的1/2,拿出的彩笔支数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想一想,然后四人小组轻声交流一下。

生:彩笔的总支数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也就是整体“1”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

请台上的三位同学把所有的彩笔都拿出来,并告诉全班同学总支数是多少,1/2是多少支,验证刚才的结果。

师: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总支数不一样,同样是1/2,所表示的支数却不一样。板书:

 

师:如果这盒彩笔有20支,它的1/2是多少支?如果这盒彩笔有100支呢?你又有什么发现?板书:

http://s15/middle/3c793d6fx9aaab5ea1a6e&690

 

小结:同样是取出1/2,总支数越多,具体的数量也就越多。

活动二: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我们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你会判断吗?
    1、这两种包装的糖果,如果给你它的1/2,你选择哪一种呢?(课件出示两种重量不同的糖果)

 http://s9/middle/3c793d6fx9aaab608a308&690 

 2、如果让你一口气喝掉它的1/3,你会选择哪一瓶?(课件出示两瓶大小不同的可乐)

http://s3/middle/3c793d6fx9aaab6271d92&690
  
生:我选小瓶的,因为大瓶的1/3太多了,我不能一口气喝掉。
师:其他同学也是这样想的吗?
3、如果我们班人数的14与五年七班人数的14进行拔河比赛,你认为公平吗?

看来分数的这个特点对我们的生活还有很大的帮助呢。

活动三:辨一辨,说一说

1、小明看了《童话故事》的1/3,小军看了《数学世界》的1/3,谁看得多?

 2、比较、讨论:“都是一本书的1/3 ,但表示的页数不一样多,为什么?”怎么样的情况下,两本书的1/3是一样的?

如果小明看了《童话故事》的2/3,小军看了《数学世界》的1/3,谁看得多?

 师:通过刚才拿彩笔的游戏、观察讨论看书的情境,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一样,那么分数所表示具体的数量也不一样

(三)辨析应用,进一步巩固对分数的理解认识。

活动一:请1个同学站起来,请学生先后说出这位同学占小组人数、大组人数、全班人数、全年级人数、全校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同样一个人,怎么可以用那么多不同的分数来表示呢?

生:因为总数一直在变化。因为整体“1”是不同的,所以分数也就不同。

板书:

http://s16/middle/3c793d6fx9aaab645973f&690

 

活动二:选一选:

 

 http://s15/middle/3c793d6fx9aaab664181e&690

活动三:估一估:

http://s16/middle/3c793d6fx9aaab68295ff&690                      

请学生在本子上写出结果,并说说思考过程。

(四)巩固延伸,反馈分析

1、看图说数:

 http://s14/middle/3c793d6fx9aaab59dcddd&690

 

1)蓝圆个数占整体的几分之几?要使蓝圆个数占整体的1/2,怎么改?(可以增一增、换一换、减一减)

2)绿圆个数占整体的几分之几?绿圆个数占蓝圆的几分之几?

3)红圆个数占整体的几分之几?红圆个数占蓝圆的几分之几?点绿圆的几分之几?

(五)全课总结

师:分数再认识,再认识了什么?

总结:分数相同,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的量就不同;具体数量相同,对应的整体不一样,用来表示的分数就不一样。

(六)课堂作业

《分数的再认识》设计意图与反思:

    本课是三下学习分数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和掌握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备这节课,感觉有点乱,因为这节课的练习的类型、数量都比较多。我利用周末的时间,坐下来好好分析了每个活动,每道练习的目的作用,把这些练习加以整理,提升,理出了这节课的两条主线:

    一、分数相同,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的量就不同。围绕这个重难点我由浅入深设计了三个活动:1、拿笔活动,这是课本上的例题,也是这节课的重点,我让学生动手实践,质疑,验证,体会分数相同,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的量就不同。2、联系生活说一说,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3、看书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融合了那道捐款的练习,旨在让学生体会:不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定不同。同时也让练习难度有所递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二、具体数量相同,对应的整体不一样,用来表示的分数就不一样。在学生明白从“整体”到“部分”的关系后,更进一步的使学生完善从“部分”还原“整体”的过程。这样做不但体现出学生的丰富想象力,更使学生加深了对分数的理解。围绕这条主线也是设计了环环递进的三个活动:1说说1学生占小组人数、大组人数、全班人数、全年级人数、全校总人数的几分之几?旨在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体会具体数量相同,对应的整体不一样,用来表示的分数就不一样。2、选一选,让学生用一根小棒的1/3来找出这根小棒。这是课本上的练习,但我更改了第二、三根小棒的长度,让这两根小棒的长度有点接近,主要是让学生休会当目测不准确时,可以通过量一量,测一测,算一算来进行判断。3、估一估。这道题在难度上有所提高,旨在考核学生的综合分析应用能力。

 

教后反思:

   

    1、在对分数的再认识时,应注重对原有知识的提升,把总数提练成“整体 1”,在学生回答时强调他们对“整体1”的表述。

    2、在复习时的提问:“对分数你有什么认识?”学生由于对旧知识的回生,一时答不出来,这时我应该把问题再细化,如“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你知道分数的读写法吗?”等等。

    3、对于上课堂的“意外事件”,我应适时改变预设,创造新的生成。当我发现在一道练习中多画了两个圆时,我勿勿地改正,课后想想,也许把这种“无意”转变成“故意”,不急着去改,而是把问题抛给学生:“细心的你,如果有不同的答案可否与大家分享你的想法?”这样,或许学生会更加来劲,更积极地思考,或许会有让人意想不到的奇思妙想出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