牻牛儿苗:种如钻旋入土中
| 分类: 胜日寻芳 |
牻牛儿苗:种如钻旋入土中
——胜日寻芳(290)
牻牛儿苗Erodium
牻牛儿苗,中国本土植物。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华北、东北、西北、四川西北和西藏。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日本、蒙古、哈萨克斯坦、中亚各国、阿富汗和克什米尔地区、尼泊尔亦广泛分布。生于干山坡、农田边、沙质河滩地和草原凹地等处。
明初的《救荒本草》最早收载牻牛儿苗:“牻牛儿苗,又名斗牛儿苗。生田野中。就地拖秧而生,茎蔓细弱,其茎红紫色。叶似园荽叶,瘦细而稀疎。开五瓣小紫花,结青蓇葖儿,上有一嘴甚尖锐,如细锥子状,小儿取以为逗戏。叶味微苦。救饥:采叶煠(同“炸”)熟,换水浸去苦味,淘净,油盐调食。”
清代《植物名实图考》也收载了牻牛儿苗,其考证时除全文引用《救荒本草》的记述,还提到:“按氾水俗呼牵巴巴,牵巴巴者,俗谓啄木鸟也。其角极似鸟嘴,因以名焉。直隶谓之烫烫青,言其叶焯以水则逾青云。山西圃中极多,与苦菜、苣荬同秀,叶味不甚苦,微涩。”
1918年出版的《植物学大辞典》收载牻牛儿苗时,引述了上述两书的相关内容,但拉丁学名为Geranium nepalense Sweet。1937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图鉴》沿用了《植物学大辞典》的说法。
那牻牛儿苗到底是Geranium nepalense
Sweet
1972年出版的《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认定它是Erodium
对比《救荒本草》、《植物学大辞典》、《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的植物形态描述及插图,可以确定《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的说法是正确的。
《中国植物志》除标明Erodium
关于牻牛儿苗名字的由来,未见到相关记载,从“牻牛儿苗”的字面意思看,可理解为“一种为黑白杂色的牛喜食幼苗的植物”(《说文解字》对“牻”的解释是“白黑杂毛牛”)。牻牛儿苗可作为救荒食物为人所食,牛吃理论上也没有问题(本人未见到将牻牛儿苗作为牧草的报道),可名字中特别强调“牻牛”就让人难以理解了,难道黑白杂色的牛因与别的牛颜色不一样,它的口味也特殊了吗?别的颜色的牛不吃,只有它吃?
如果这种字面理解不能成立,也许可从它的别名“斗牛儿苗”上再找找线索。从《救荒本草》书中记述的小儿取其果实“逗戏”的情况看,很类似于农村孩子玩的“斗牛儿”(据说是用狗尾草做成牛身,用牻牛儿苗的尖喙状果实做成牛角,相互冲撞如斗牛。本人没有玩过),所以“牻牛儿苗”的名字也可能与吃没有关系,只是与它的果实像牛角相关而已(还是不能解释为什么要在名字中突出“牻”,本人也就没办法了)。
在中药中,牻牛儿苗是中药老鹳草的来源植物之一。主要产于河北、山东。在中药中牻牛儿苗又称“长嘴老鹳草”。
牻牛儿苗的种子很有特点,有自动往土里钻的本事。牻牛儿苗的果实有个像长嘴鸟那样的长嘴,长嘴中部有个中轴柱,果实成熟后5粒种子由柱基向柱端翻卷,连接种子与柱端的部分会卷曲成螺旋状。种子落地后螺旋部分会随着空气、地面的干湿变化而旋转扭紧或松开,于是种子就像钻头一样地旋入土中,进而生根发芽。这也是牻牛儿苗为适应干旱环境而进行的神奇进化吧。
以上照片均于2018年8月7日摄于张北中都草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