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花绣线菊:蕊如绣线花如海

分类: 胜日寻芳 |
http://s14/mw690/0016EbTuzy7kP5QzaA52d&690
2018年5月23日摄于泰安凤凰河公园。
粉花绣线菊,蔷薇科绣线菊属灌木。
从国外传入的观赏植物,原产地为日本、朝鲜。据2012年出版的《中国外来植物》一书介绍,至迟20世纪20年代传入,是日本侵略中国时,由从事园艺的日本侨民带来栽培的。
粉花绣线菊变异性强,产于我国的就有急尖叶变种、渐尖叶变种、裂叶变种、椭圆叶变种、光叶变种、无毛变种。
1937年出版的《中国树木分类学》最早收载该植物,中文名称为“日本绣线菊”。提到原在日本栽培,现已移栽于我国。
“绣线菊”之花名出自明代《二如亭群芳谱》:“头碎紫,成簇而生,心中吐出素缕如线。自夏至秋有之。俗呼为厌草花。古有厌胜法,若有人带此花赌博,则获胜,故名。”
本人猜测绣线菊可能因花蕊“素缕如线”,故名,而从日本传入的这种植物与“绣线菊”同类,故名“日本绣线菊”。
当然也可能没有这么复杂,就是从粉花绣线菊的拉丁学名Spiraea japonica直译来的,Spiraea是绣线菊类植物之意,japonica是日本产植物之意,翻译成日本绣线菊也顺理成章。
为什么后来它的中文正名没有使用“日本绣线菊”,而使用了“粉花绣线菊”呢?我猜测,一是它的多个变种都产自中国,且有些变种的发现时间早于引进原变种的时间,再冠以“日本”明显不妥,二是它的突出特点是花儿的颜色基本上都是粉红。
1965年出版的《贵州民间药物》(第一辑)收载了粉花绣线菊光叶变种,中文名称为“绣线菊”,别名“土黄连”(贵阳),强盗九杆子(毕节、清镇),火烧尖(麻江、安顺)。称其“清热、驱风、利湿、止咳”。
1971年出版的《陕西中草药》也收载了粉花绣线菊光叶变种,中文名称为“蚂蝗梢”,别名红花绣线菊(植物名),雪风箭(镇平)。称其“清热解毒”,主治牙痛。
关于“火烧尖”、“蚂蝗梢”这两个名字的由来,一般认为是因为其小枝呈棕红色或黄色,故名。
粉花绣线菊虽然花瓣小,但花序大而密集,成片栽植蔚为壮观。我国多地栽培。
http://s7/mw690/0016EbTuzy7kP5RHtoG86&690
2017年9月12日摄于北京紫竹院公园。
http://s2/mw690/0016EbTuzy7kP5T1vsBf1&690
2018年5月23日摄于泰安凤凰河公园。
http://s9/mw690/0016EbTuzy7kP5UdogMa8&690
2018年5月23日摄于泰安凤凰河公园。
http://s13/mw690/0016EbTuzy7kP5VJG3ycc&690
2016年5月27日摄于北京紫竹院公园。
http://s1/mw690/0016EbTuzy7kP5YFqak80&690
2018年5月23日摄于泰安凤凰河公园。
http://s8/mw690/0016EbTuzy7kP5ZQo2b37&690
2018年5月23日摄于泰安凤凰河公园。
http://s5/mw690/0016EbTuzy7kP60M8ao24&690
2018年5月23日摄于泰安凤凰河公园。
http://s13/mw690/0016EbTuzy7kP61Vs726c&690
2016年5月27日摄于北京紫竹院公园。
http://s14/mw690/0016EbTuzy7kP638Y4led&690
2018年5月23日摄于泰安凤凰河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