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寺舍利塔(江苏·南京)

标签:
栖霞寺南唐舍利塔文化文物保护单位古塔 |
分类: 江南古塔寻踪 |
提起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大家都会想起其末代国君李煜的那一曲悲情挽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国前后共38年,历经三主,均极力推崇佛教,虔诚度丝毫不亚于毗邻的东南佛国-吴越国。期间以首都金陵为中心,在境内大规模营造寺塔,新建、重修的寺庙不下百所。可惜由于战火,绝大部分南唐佛教遗物均已飞灰湮灭,而南京城外栖霞寺的一座石塔却幸运的保留了下来。更为难得的是,这座经历了千年沧桑的“南唐孤塔”集合了当时最高水平的建筑和雕塑艺术,称其为南唐佛教的艺术极品,当之无愧。
http://s5/middle/3c71dba5g9941105cd654&690
栖霞寺位于南京的东北郊,从火车站出发,坐南栖线或南上线可直达,不堵车的话全程45分钟左右。在南京呆了两天,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当地公交司机勇往直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无论道路多么崎岖颠簸或拥挤不堪,也能把坐几十人的公共汽车开的像F1大奖赛似的。到达了栖霞山脚下,市区内浓重的雾霾多已散去,空气也变的清新起来。到站后,直奔栖霞寺。
http://s8/middle/3c71dba5g994121788237&690
寺门口有一座唐代御碑,也是国宝。由唐高宗撰文并亲笔题写碑名,碑石则是一块古动物化石,碑表面布满数亿年前的海百合茎和孔珊瑚。只可惜被罩了个亭子,从头到脚裹得严严实实,只能从小窗户里看个大概。这些年寻访过众多文物,遇到类似尴尬的不在少数。管理部门这么做,从保护文物的角度来说的确是无可厚非,可是作为游客来说,大老远跑来却不能一睹真容实为遗憾。所谓文物,古代艺术品,或文化遗产或叫什么名字都好,只有越多的人去欣赏、评价,它的价值才越高;相反如果把它锁在一个小黑屋里闭门谢客,“脱离了人民群众”,那它的价值只会和越来越少的观赏者一样,慢慢消失。
言归正传。
舍利塔通高约18米,造型稳重匀称,通体为石质,雕刻极为丰富细腻:从底部的基座、栏杆到中间的须弥座、塔身以至上部的腰檐、塔刹,全都布满精美的雕刻,无一处留有空白。由于雕塑内容实在太多,难以尽述,这里仅介绍被公认为精华的两个部分:佛八相图和飞天。
佛八相图位于须弥座的束腰内,束腰每面一幅,共八幅。采用连环画的形式描绘了释迦牟尼作为佛教创始人,一生中的八件大事,分别为:托胎、出生、出游、出家、成佛、传教、降魔、入灭。浮雕为五代时期原作,故事内容衔接紧密,画面流畅自然,人物形象生动逼真,无愧是艺术珍品。
飞天浮雕亦为五代原作,雕刻于第一层塔檐之下,每面两个,共16个。飞天均手持花束,面孔丰腴,体形富态,唐风浓郁。
栖霞寺舍利塔始建于隋文帝时期,为“仁寿敕建舍利塔”之一,南唐时期曾做过大规模的改建(或重建)。至于现存塔体的具体建造时间仍存在一些争议。一般认为塔基和须弥座部分最晚是五代的作品,塔身的四天王和二菩萨浮雕多半经过后世重修,塔刹是民国时期重造的。
http://s5/middle/3c71dba5g99413b7f2354&690
寺院后山上有千佛崖,也是国宝,一个寺院内有三处国保,在江南也算是非常罕见了。
最后发一张雷人图片,就在寺里面拍到的。
http://s13/middle/3c71dba5g9941a2a09e0c&690
旅行指南:如果从南京市区去栖霞寺,沿途还可以顺便拜访一下南朝的陵墓石刻,共三处,分别在十月村,甘家巷和甘家巷小学。
前一篇:安国寺经幢(浙江·海宁)
后一篇:栖霞寺舍利塔佛八相图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