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古塔小档案
名称:七祖塔(贞禅师塔)
位置:河南省汝州风穴寺内
建造年代: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
塔身平面:正方形
外部结构:密檐式九级
内部结构:实心,底层有塔心室
建筑材料:砖
高度:24.17米
文物级别:属于1988年第三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风穴寺
特点:典型的唐代早期密檐式塔,保存完好
|
河南真是个好地方,漫山古寺,遍地文物。憧憬了大半年,终于有时间去河南寻找古塔了。
由于只安排了三天时间,经过反复取舍,选定汝州——登封——开封路线,汝州有名刹风穴寺及塔林,登封一带唐塔众多,开封则有著名的铁塔和繁塔,至于洛阳的龙门石窟和白马寺,只好无奈的留到以后了。
9月17日晚从北京出发,18日一早到达郑州,不想天空不作美,正在下雨,怀着侥幸的心理买了去汝州的长途车票,却被告知快车已取消,无奈的拖延了近四个小时之后,在滂沱大雨中到达了汝州。虽然天气恶劣,但打道回府实在不情愿,于是找了一辆蹦蹦车继续往风穴寺前进。

风穴寺始建于北魏,原名香积寺,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悠久历史,曾与白马寺、少林寺、相国寺齐名,被称为“中原四大名刹”。更为难得的是,风穴寺内保存有唐至清的古建原构140多间(座);其中建于唐代的七祖塔,宋代的悬钟阁以及金代的中佛殿保存完好,为寺内三大国宝。另外风穴寺有上、下塔林,现存元、明、清历代砖塔83座,仅次于少林寺塔林,是河南省第二大塔林。(但风穴寺及塔林早在1988年便成为第三批国保,而少林寺塔林则是1994年的第四批国保。)
进入风穴山,雨下得更大了,心情很郁闷,好在有善解人意的老婆在身旁陪伴,下这么大的雨还陪我出来爬山涉水,真是难为她了。过了一会儿,忽然看到路边树丛里的几座塔,又兴奋了起来,风穴寺到了!
售票员看到我们非常惊讶,大概是没想到这么大的雨还会有人来游览,寺院里也空荡荡的,没有一个游客,不过无人打扰倒也是件好事。

七祖塔位于毗卢殿西侧,是唐开元年间寺内的一位“贞禅师”的墓塔,为寺内最高建筑。这位“贞禅师”,曾经重修了风穴寺,并继达摩之后传授禅宗,被称为风穴寺的开山七祖,圆寂后,弟子造塔供奉,唐玄宗御赐名“七祖塔”。
塔身为典型的唐代密檐式砖塔,轮廓为优美的抛物线,第一层设真门,其余各层设拱券假门,涩叠出檐,比例匀称,形态优雅。只是塔身被刷成橙红色,总让人觉得怪怪的,也许是今人的杰作吧。塔建在高1.5米左右的基台上,第一层塔门内空,上方有一石匾额,中央书“贞禅师塔”四个大字,右侧写“大唐开元寺禅师贞和尚宝塔”等铭文,左侧落款为“大清道光二十四年二月某某某”,说明清代有修葺。第二层以上为实心结构。比较特别的是,在塔身背面的第五、六层密檐之间还开有一个很大拱券门,内部中空,不知是否存放了什么遗物,这样的结构我倒是第一次见到。另外在塔身背面的第二、三层密檐之间还有石匾一方,写的是什么没有看清,实属遗憾。塔刹由相轮、宝盖和火焰组成,也许是唐代原物,虽已锈迹斑斑,但保存得非常完整。

阴暗的天空再加上瓢泼大雨,空荡荡的院落隐约让人感到一丝诡异,甚至是有些恐怖。在碑林中,两尊奇特形态的驼碑赑屃更加深了这种恐怖。一只的眼睛是红色的,另一只则露出两颗獠牙,吐出舌头,似乎心中有万丈怒火,显得异常狰狞。
冒着大雨登上寺后的小山坡,来到涟漪亭,居高临下俯视全寺,一片烟雨蒙蒙。古朴端庄的七祖塔在茫茫的雨雾中傲然耸立,更显秀丽挺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