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左右,朋友推荐,看到了一本叫《益生文化》的杂志,里面全都是关于养生、国学、丹道、医道、术数、论坛、心灵、人体科学等等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这是一本内部刊物,以交纳年费的方式“赠阅”,我当即成为了他的读者。
后来,我专程到了北京,找到了这家杂志,当然也见到了主编陈全林先生。这是一个典型的夫妻店,丈夫负责文字、对外联络,妻子负责排版以及一切杂务,夫妻俩虽然工作繁重,但配合默契,弄得蛮像回事。
他们不仅编杂志,还兼开书店,我在那里挑选了很多书,陈全林先生还额外赠送了我好多书,其中有他自己写的《金丹真源——道德经阴符经讲义》、《修真演道传、修真金丹论》,另外还赠给我一套台湾耕云先生的《安祥禅》,如今,五六年过去了,我从他那里买来的书,都已经不知道扔到哪里去了,但是他送给我的这些书,尽管多次搬家,但一直跟随着我,辗转迁徙,经常被放在书架上最显眼的位置上,有空就拿出来翻一翻看一看。
这两天,又想起了《安祥禅》,于是从书架上拿下来,放在电脑旁,在敲击键盘之余,就翻一翻,大有感觉。
耕云先生是如雷贯耳的虚云大师的弟子。现在翻看耕云先生的书,尽管里面有些观点我不是很认可,但其中有些地方的阐述,我还是非常受用。今天,我不做评论,只是把里面给我启发的句子、观点罗列出来,以利于自己的学习和进步——
1、安是什么?安就是心安无愧,不受良心的责备,再升华一点就是安详。安祥是什么?安详就是各位现在的心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妄想,这就叫安详。
2、修行最大的敌人就是妄想,妄想不但妨碍我们修行,也缩短了我们的寿命。我们的妄想从哪里来?年纪大的人最喜欢想过去,年纪轻的人最喜欢编织未来。你若一天到晚乱想,就消耗了你的能源,浪费了你的生命力,这是不正确的。沉湎于妄想,就会颠倒梦想,白天也会做白日梦。
3、修行的要领很简单:截断两头,不想过去,不想未来,现在没事。截断两头,两头一截断就是中道。截断两头之后,我们才能落得安祥、落得实在、落得喜悦,而我们的身心自然就能调和,智慧自然就会发露。不要到外面找什么真理,你只要截断两头保持中道,当下就是大解脱。你试试看,现在有什么?空空的,这个“空”就是创造的空间,就是真理的当体,就是宇宙的真相,就是生命的发皇。你若常常保持这种心态,既不会影响你的工作,更能让你发挥出生命的潜力,在集中的心念之下,不管你做什么事情,都是全心全力的,它都会形成一个焦点,在这个焦点上就会迸出智慧的火花。归纳起来说,通往幸福的路径就是中道:对人必须自他兼利,对事情要恰到好处,在生活上要保持平衡,在修行上要截断两头。
4、什么是真幸福?内心安适,仰俯无愧,从一天到一年,从一年到一生,都能够仰俯无愧,心安理得,活得很踏实,秒秒感受安详,活在至真、至善、至美当中,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幸福。
5、所谓开悟,就是穷理澈源、识心达本。也就是说,当下一切问题、一切问号统统消失,统统不见了,一切烦恼、一切业障统统瓦解、冰消了,而当时自己生命所唯一拥有的只有两个字:安详!如果不是这样,那就不是真悟。
6、始终用最客观的立场来批判自己的念头,念头太不好、太暗淡,就自己打自己耳光,乃至于说话、做事,都要观察自己的念头,不让念头自由活动。
7、安详是由心安无愧得来的。安详是由保持合理的欲望、不放纵私欲得来的。安详是由证得宇宙人生的真实得来的。所以,我们得到安详以后,就会活得踏实、活得潇洒、活得自在、活得无罪一身轻。
8、一个拥有安详的人,每一秒钟都散发着他生命的光辉,构成他生命的磁场;进入他生命磁场的人,立刻感觉到安详——心浮气躁的人感觉到一阵清凉,愤恨不平的人感觉到无比温馨,烦恼痛苦的人感觉到非常舒畅,心灰意冷的人感觉到极大鼓舞。在你有生之年的活动半径中,到处散发出灿烂的心光,到处撒播出安详、和谐的灵气。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撒播安详,我们的社会就是祥和的社会,我们人人撒播安详,我们的国家就是一个富强康乐、所有邪恶势力无法侵害的国家。
9、一个安详者,他的心是统一的,他的心力是集中的,当他进行正思维时,是锋利无比的,他具有最高的创造力。他每一秒中都活在安祥里,他没有不满、没有怀疑、没有嫉妒、没有牢骚、没有抱怨、没有愤怒、没有恐惧,所以,他是活在满足中,他的人生是享受的人生。
10、谁能构成社会人群的需求,谁就最重要。谁若无法满足工作的需求,工作对他来讲就不需要。人,除了责任义务没有别的,所有伟大的人,他们都是活在责任义务中的。任何一个人必须是活在责任义务里,他才活得通畅、光明、坦然、无愧。如果一个人不尽责任、不尽义务而想活得很好,除了甘做小偷、盗贼,成为人们看不起、最可耻、最低级的人以外就别无他途,这种人活着岂非多余?所以,人只有安心地活在责任义务里,他才不会失去安详,一切唯求心安才够资格拥有安祥。人一旦放弃责任义务,就不可能再拥有安详。
11、各位花几秒钟反观自己的内心:是不是没有杂念?是不是空空朗朗?是不是没有烦恼?是不是没有兴奋?是不是没有过去未来?如果是的话,这就是安详的心态,也是你原本的心态。只要你能保持它,就节省了你十万年修行的努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