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耵聍二字解并说

(2025-10-27 15:02:28)
标签:

健康

医药

文化

分类: 医药

耵聍二字解并说

今天去到附近的医院找弟弟的同学看这次手术的耳朵情况,医家叫复查。妻也跟了去,说她耳朵得看看,检查结果上医师用了个听起来十分优美动听的词语--耵聍,不知道的以为什么美味呢?问及网络AI,吓一跳。

一、耵聍是什么

耵聍是一个医学术语,老百姓俗称耳屎。以下是关于耵聍的详细介绍:

1、耵聍的形成:人的外耳道软骨部皮肤具有耵聍腺,其淡黄色黏稠的分泌物称为耵聍。耵聍是由外耳道耵聍腺分泌物、皮脂腺分泌的油脂、脱落的上皮细胞以及可能混入的灰尘等混合形成的,是人体基础代谢物质。

2、耵聍的状态:耵聍在空气中干燥后可成为薄片状,有的耵聍如黏稠的油脂,俗称油耳。

3、耵聍的成分:耵聍内含有许多成分,比如氨基酸、脂肪酸、溶菌酶、免疫球蛋白等。

4、耵聍的作用:耵聍能够黏附灰尘及小虫,对外耳道及鼓膜起到保护作用,还可以抑制外耳道内的真菌和细菌。

5、耵聍的排出:随着人的咀嚼、讲话、吃东西等动作,耵聍通常会自然脱落而排出,多数情况下不需要特意挖耳朵。不过,少数人的耵聍是油性的,不太容易排出;还有外耳道狭窄、有炎症等情况时,耵聍也不易排出,可能会结在耳朵里形成硬的、大的团块,即耵聍栓塞。出现耵聍栓塞时,需要到医院就诊,医生会用专业的器具将其取出,若耵聍太硬取不出来,也可以先用药物软化之后再取出。

二、如何正确清理耵聍

1、核心方法

清理耵聍需要根据耵聍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清理方法,同时要注意避免自行盲目清理导致耳部损伤,必要时应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2、分点结论

无需清理情况:一般情况下,较小的、散在的、点片状或颗粒状的耵聍,基本没有任何不适,可随头位的变化和咀嚼运动排出体外,不需要清理。

自行清理情况:少量耵聍且未引起听力下降、耳朵疼痛或发炎等症状时,自己可以用棉签轻轻擦拭。擦前应将棉签前部棉花处理得较松软,避免损伤耳道皮肤。

3、医院清理情况

对于可活动,未完全堵塞外耳道的团块状、硬质耵聍,可以用耵聍钩和膝状镊取出。

对于质地较硬,难以取出的耵聍,可用5%的碳酸氢钠溶液滴耳,每日4 - 6次,每次泡15分钟。2 - 3天后,耵聍软化,再用吸引器吸出或用生理盐水冲洗出。

4、步骤引导

如果不确定耵聍是否需要清理,建议先观察自身是否有听力下降、耳痛、耳鸣等不适症状。

若要自行用棉签清理,务必小心操作,“将棉签前部棉花处理松软”,轻轻擦拭外耳道。

当耵聍较硬难以自行清理时,不要强行挖耳,应及时前往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滴药软化耵聍”以及后续的清理操作。

三、耵聍过多或堵塞的处理方法

1、自行初步处理

少量耵聍:若耵聍只是少量且呈散在的点片状、颗粒状,一般无需清理,因为外耳道有自洁功能,耵聍可随头位变化和咀嚼运动自行排出。若想清理,可使用棉签轻轻擦拭,但需将棉签前部棉花处理得较松软,以免损伤耳道皮肤20

可活动未完全堵塞的耵聍:对于这类耵聍,可以尝试使用挖耳勺、镊子夹出,但要注意不要使用过于尖锐的工具,避免损伤耳膜;年龄较小的孩子不建议使用此方法,因为孩子耳膜较薄,自行操作时力度不易掌握。

2、耵聍软化后处理

耵聍较硬或较多:如果耵聍比较硬、量多,甚至形成耵聍栓塞,可先使用“碳酸氢钠滴耳液”进行软化。一般每天滴3 - 5次,每次滴耳后,患耳向上静置10分钟,连续使用3 - 4日,待耵聍软化后,再前往医院处理。

宝宝耵聍栓塞:两岁多的宝宝若出现耵聍栓塞,强行取出会引起明显疼痛且孩子难以配合,还可能导致耳道损伤。建议先用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三天左右,每天滴4 - 5次,软化后通过外耳道冲洗将耵聍清洗干净。

3、医院专业处理

冲洗法:耵聍软化后,医生会使用生理盐水等对耳道进行冲洗,将耵聍冲出。这是一种比较彻底的清除方法,但冲洗过程中患者需保持不动。若冲洗后耳朵内充血有血丝,说明可能存在炎症,需遵医嘱服用消炎药物。

吸引器法:医生借助专业的吸引器,将耵聍吸出。这种方法相对温和,对耳道的刺激较小。

4、注意事项

避免频繁掏耳,以免破坏外耳道正常的分泌功能,导致耵聍分泌过多且无法自行排出。

若已经发生外耳道炎,需要先控制炎症,再取出耵聍。

不建议自行盲目清理耵聍,尤其是当耵聍较硬、堵塞严重或引起听力减退、耳鸣、耳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进行专业处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