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七政四余与西方星相学的异同
(2025-10-24 16:31:26)
标签:
娱乐星座文化 |
分类: 他山 |
中国的七政四余与西方星相学的异同
中国的七政四余与西方的星相学(常称为占星学)是世界两大辉煌的占星体系,它们都源于古人对天体的观测,但又在不同的文化哲学土壤中发展出了截然不同的面貌。
下面我们从异同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比较。
一、核心相同之处
1、基本前提一致:两者都基于“天人感应”或“如其在上,如其在下”的哲学思想,认为天上星辰的运行与地上的人事变迁存在着某种对应和互动关系。
2、观测对象重叠:都以肉眼可见的太阳系天体为核心观测对象。这包括:
3、“七政”:太阳、太阴(月亮)、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这与西方古典占星的七大天体完全一致。
4、使用黄道带:两者都使用黄道作为天球基准,并将黄道带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中国的星宿,西方的星座)。
5、核心目的相似:都旨在通过解读天象来预测个人的命运走势、性格特质以及世事的吉凶祸福。
二、核心不同之处
尽管有上述共同点,但两者的差异是根本性的,体现在哲学基础、技术方法和应用侧重上。
1、哲学与文化基础 中国七政四余根植于阴阳五行、干支历法系统。天体被赋予五行属性(如木星属木,火星属火),整个推演体系建立在生克制化的关系上。
西方星相学根植于希腊神话、四元素说(火土风水)和三位一体(基本、固定、变动)。天体被赋予神话原型和守护关系。
2、坐标系统
西方星相学
3、主要星盘
• 宫位固定:命宫、财帛宫、兄弟宫等十二宫的位置是固定的,逆时针排列。
• 星辰游走:天体和四余在星盘上移动,进入不同的宫位和星宿来论断。
西方星相学本命星盘:
• 宫位变动:宫位(如上升、天顶等)根据出生时间地点计算,因人而异,顺时针排列。
• 星座固定:星座在星盘外圈的位置是固定的。
4、核心“语言”与符号 中国七政四余五行、干支、神煞。除了七政四余,体系中充满了大量的“神煞”(如天乙贵人、桃花煞、亡神等),这些是虚拟点,影响力极大。
西方星相学星座、行星、相位、宫位。强调行星之间形成的几何角度(相位),如合相、对分相、三分相等,这是分析的核心。
5、四余vs. 现代外行星
西方星相学三王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这是望远镜发明后加入的现代行星,象征着集体、世代性的深层意识。
6、推算侧重点
西方星相学更侧重于“心理”与“潜能”的分析。现代西方占星尤其强调个人心理、潜能、成长议题和人生挑战,鼓励自由意志的发挥。
7、应用与断法
西方星相学精于“本命盘”深度心理分析和“比较盘”(合盘)关系互动分析。流年推运技法多样(如行运、太阳弧、次限等)。总结与比喻
七政四余就像一本精密的“人生八字天书”。
它使用一套独特的密码(五行、干支、神煞),在一个固定的棋盘(星盘)上,推演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命格等级和命运流程。它告诉你,你是一棵什么样的“树”(命),以及在未来哪些年份会“风调雨顺”或“干旱虫灾”(运)。它的答案是结论性的,更贴近中国传统的社会价值观和命运观。
西方星相学就像一张复杂的“心理能量地图”。
它使用另一套符号(星座、行星、相位),在一张为每个人量身定制的、旋转的地图(本命盘)上,描绘出一个人内心的能量蓝图。它告诉你,你拥有哪些“武器”(行星),在哪个“战场”(宫位),以何种“风格”(星座)去战斗,并会遇到哪些“盟友”或“对手”(相位)。它的答案是描述性和启发式的,更侧重于心理层面的理解和成长。
总而言之,七政四余与西方星相学是两套并行发展、同样复杂深邃的宇宙学系统。它们从不同的文化视角,用不同的“语法”去解读星辰与人类的关系。一个更偏向于宿命与结果,另一个更偏向于心理与过程。了解它们的异同,能让我们更深刻地领略人类探索宇宙与自身关系的智慧与多样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