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评学中医-结节的中医辨证分型与针灸原则
(2025-06-20 15:08:39)
标签:
健康医药中医 |
分类: 医药 |
结节的中医辨证分型与针灸原则
结节在中医属“瘿瘤”“乳癖”“痰核”范畴,核心病机为气滞、痰凝、血瘀,需分型论治:
一、肝郁气滞型
表现:结节随情绪波动增大,伴胸胁胀痛、烦躁易怒。
针灸取穴:
主穴:太冲(疏肝)、膻中(理气)、期门(解郁)。
配穴:内关(宁心)、支沟(通三焦)。
操作:毫针平补平泻,留针20-30分钟。
二、痰瘀互结型
表现:结节质硬固定,舌质紫暗、苔腻,多见于病程较长者。
针灸取穴:
主穴:丰隆(化痰)、血海(活血)、膈俞(化瘀)。
配穴:足三里(健脾)、三阴交(调气血)。
操作:可加电针增强刺激,或火针点刺结节局部(仅限良性小结节)。
三、脾虚痰湿型
表现:结节质软,体胖乏力,便溏舌淡。
针灸取穴:
主穴:中脘(健运)、脾俞(补脾)、阴陵泉(利湿)。
配穴:胃俞(助运化)、公孙(调中焦)。
前一篇:哑评学中医-结节的中医辩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