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哑评学汉字-跪与跽的区别

(2025-06-16 10:50:31)
标签:

文化

识字

教育

分类: 读书认字

跪与跽的区别

“跪”与“跽”是中国古代两种不同的身体姿态,其来源和含义与礼仪、生活习俗密切相关,以下是详细的考释:

一、“跪”的来源与含义

1. 字形演变 

  甲骨文和金文中,“跪”字像人屈膝下跪之形,突出腿部弯曲的姿态。《说文解字》释为“拜也,从足危声”,本义为双膝着地、身体下伏的动作。

2. 历史用途 

  礼仪场合:在祭祀、朝觐等正式仪式中,“跪”是表示尊敬的姿势(如“跪拜礼”)。 

  日常生活:古人席地而坐时,“跪”是坐姿的一种(双膝触地,臀部贴脚跟),与“坐”相通。 

  屈服象征:后引申为屈服或卑微之意(如“跪地求饶”)。

3. 文化背景 

   汉代以前无高足家具,跪坐为常态,后因胡床(马扎)传入,垂足坐渐兴,但“跪”仍保留于礼制中。

 二、“跽”的来源与含义

1. 字形与字义 

  “跽”从“足”“忌声”,《说文》释为“长跪也”,指由坐姿(跪坐)变为直起上半身、大腿挺立的动作,臀部离开脚跟,呈恭敬待命状。

2. 使用场景 

  警觉状态:如《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王按剑而跽”,表现警惕或准备起身的反应。 

  礼节过渡:在礼仪中,“跽”常作为起身前的动作,或表示对尊长的恭敬(比“跪”更庄重)。

3. 与“跪”的区别 

  姿势:“跪”可静态(坐)或动态(拜),而“跽”必为动态,强调身体挺直。 

  情感:“跽”隐含紧张或郑重,如《论语》中“跽而言”表示严肃陈辞。

 三、文化演变与对比

 礼仪功能: 

  “跪”广泛用于祭祀、君臣礼;“跽”多用于突发场合或特殊礼节。 

 社会意义: 

  宋代以后,“跪”逐渐强化尊卑色彩(如“跪听圣谕”),而“跽”因高足家具普及淡出日常,成为文献中的古语。

 四、文献例证

1. 《战国策》:“秦王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 —— 跽表急切恭敬。 

2. 《礼记》:“坐毋箕,寝毋伏” —— 跪坐为常态,跽为变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喊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