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评学汉字-汉字六书
(2024-12-05 15:02:22)
标签:
文化识字教育 |
分类: 读书认字 |
汉字六书
一、“六书”概述
“六书”是古人分析汉字的构造和使用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方法,转注、假借属于用字的方法。
二、各“书”详细解释
(一)象形
定义: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创造文字,也就是通过描绘客观事物的形态来表达字义,“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如“日”“月。
特点:是最古老、最原始的造字方法,优点是一目了然,能清楚表达事物的形貌;局限性在于客观事物繁多复杂,很多难以用象形描绘。
(二)指事
定义: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法,当没有、或不方便用具体形象画出来时,就用一种抽象的符号来表示,多数指事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减少笔画或符号,“视而可识,察而见意”,如“上”“下”。
特点:比象形造字法进了一步,但局限性也较大,因为许多事物不是用简单的指示性符号能表示出来的。
(三)会意
定义:由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成一个新的意义,让人看了可以体会其意义的造字法,“比类合谊,以见指挥”,如“武”“信”。
(四)形声
定义:由意符(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合造字的方法,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以事为名,取譬相成”,如“江”“河”。
(五)转注
定义:“建类一首,同意相受”,例如“考”“老”。转注包含三个条件,一是建类(在形方面的条件,即转注字二字的形体为同一类,如考形体上从老省);二是一首(在音方面,转注字二字的音,必须是同声母或同韵母,或声韵虽都不同但有密切通转的关系,如考、老为转注字,二者的韵母相同);三是同意相受(在义方面的条件,二者意义完全相同,如考、老的基本意义都是年纪大)。转注字可以理解为用字法,即转相为注,互相为训,也可理解为造字法,即把某一个字的形、音、义,转输、灌注到另一个新造的字里去。除了考、老,还有通、达、颠、顶、讯、问等也是转注字。
(六)假借
定义:语言中有些词没有专门造字,而是借用一个音同音近的汉字来寄托词的意义,“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如“令”(本义是集合众人发布命令,后假借为县令之意)、“长”(本义是久远后假借为长幼领袖之长,但许慎所举令、长为例字存在争议,因为二者本有其字,段玉裁认为许慎是把引申误作假借)。也有像“其”字,本是籀文“箕”字,假借为语气副词和代词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