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评学中医:痔疮的中医辨证论治
(2024-06-29 16:19:09)
标签:
健康医药教育 |
分类: 医药 |
痔疮的中医辨证论治
痔又称痔疮,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内痔、外痔以及混合痔。内痔是肛门直肠疾病最常见的疾病,临床表现是便血、痔核脱出、肛门不适感。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风、湿、瘀及气虚有关,、期内痔,内痔嵌顿伴有继发感染者或者年老体弱者,内痔兼有其它严重慢性的疾病而不予手术者,只能采取中医辨证的治疗方法。
一、中医辨证分型论治
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而出,血色鲜红;或伴口干,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
辨证分析:风热下迫,灼伤肠络,或热积肠道,耗伤津液,以致便结,擦伤痔核血络,热迫血妄行,则见便血,血色鲜红;风性善行,则下血或呈喷射状;口渴、便结、舌红苔黄、脉数皆为热邪内盛之象。
治法:清热凉血祛风。
方药:凉血地黄汤加减。
(二)湿热下注
辨证分析:湿热下迫大肠,迫血妄行,则大便下血医学|教育网;湿热蕴结,经络阻塞,气血瘀滞,则痔核肿物脱出;湿性重浊,则肿胀疼痛;热胜肉腐,则糜烂坏死;口干欲饮、口苦、小便黄、苔黄腻、脉濡数为湿热之象。
治法:清热利湿止血。
方药:止痛如神汤加减。
(三)脾虚气陷
肛门坠胀,痔核脱出,需用手托还,大便带血,色鲜红或淡红,病程日久;面色少华,神疲乏力,纳少便溏;舌淡,苔白,脉弱。
辨证分析:身体素弱,脾虚气亏,不能统血,血不循经而溢于脉外,则大便带血;脾虚下陷,则肛门坠胀,痔核脱出肛外;脾虚运化失常,则纳少便溏;脾虚则气血无以荣养肌肤,故见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弱为脾气亏虚之象。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二、偏方
洗痔方
余年轻时阅读一本线装古医书,发现书中不知何人用毛笔在页额上工整地写下一首方剂。当时感觉这是一首绝妙的好方,顺手记录下来,就是治疗痔疮的洗痔神方。几十年来用于临床,效若桴鼓之应。
洗痔方:干石榴4个,青木香15克,槐米50克,乌药、地骨皮、五倍子、皮硝各30克,川连10克,冰片0.5克。水煎熏洗,每日2次,每次15~30分钟。一般熏洗3~5天,即可收到肿消痛止的效果。
田螺水秘方
一老妇治痔甚灵,求医者甚众,车水马龙,门庭若市。询之,老妇将祖传秘方授出,其名曰田螺水。制法用法如下:活田螺1只,冰片少许。将冰片放入蜗牛内,顷刻出水,收入小瓶内,用此水搽痔上,痛立止,肿即消。入麝香少许,其效更佳。若无田螺,可以蜗牛代之。之后,予查阅《中国医学大辞典》蜗牛项下亦载有此方,足可印证其方古已有之,非祖传也。
千金不易丹
古方千金不易丹与田螺水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效更弘。方用:海螵蛸100克,文蛤15克,黄连10克,猪胆2个,冰片5克。将猪胆汁拌海螵蛸、文蛤、黄连末,加冰片和匀,用田螺水敷患处,立效。
止痛如神汤
痔疮发作疼痛难忍,用《外科启玄》止痛如神汤:秦艽、桃仁、皂角子、苍术、防风、黄柏、当归、泽泻各15克,槟榔、熟大黄各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医宗金鉴》中说:“又有因勤苦劳役,负重远行,以致气血错乱而生痔者,俱用止痛如神汤加减服之。”余在临床中应用此方,足证此言之不虚。
地榆槐角丸
痔疮出血,余常用地榆槐角丸治之,见效甚速。方药组成如下:槐花、槐角各90克,枳壳、当归、大黄、赤芍、防风、荆芥穗各30克,地榆、黄芩、生地、红花各60克。蜜丸10克重,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多年来余常用此方加减治疗痔疮出血,疗效确实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