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异常诊治》笔记(35

(2022-05-07 10:23:28)
标签:

健康

教育

医药

分类: 医药
《实用心理异常诊断及其矫治》读书笔记

四、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一多发病、常见病。溃疡的形成有各种因素,其中酸性胃液对粘膜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因素,因此得名。酸性胃液接触的任何部位,如食管下段、胃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空肠以及具有异位胃粘膜的Meckel憩室。绝大多数的溃疡发生于十二指肠和胃,故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本病多发生于青壮年,但年老患者亦不少见,胃溃疡的好发年龄比十二指肠溃疡约迟10年;女性患者平均年龄比男性为高。本病为常见病、多发病,总发病率约占人口的10%~12%。

一)症状(中西各论)

    西医:上腹部疼痛是溃疡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常见有节律性、周期性和长期性的特点,疼痛的性质常为隐痛、灼痛、胀痛、饥饿痛或剧痛,以阵发性中等度钝痛为主,亦有持续性隐痛者,能为碱性药物和食物暂时缓解。胃溃疡的疼痛部位在剑突下或偏左,十二指肠溃疡则偏右,后壁穿透性溃疡疼痛可放射至背部7~12胸椎区。每次疼痛发作的持续时间大多为1~2小时,亦可持续数日。疼痛的发作有季节性,一般秋末冬初最易发病,胃溃疡疼痛发生于餐后1/2~2小时,再经1~2小时的胃排空后缓解。其规律为进食-舒适-疼痛-舒适。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常于饭后2~4小时发作,持续至下次进食后才缓解,其规律为进食-舒适-疼痛,常在夜间痛醒。消化性溃疡的发作可伴有嗳气、反酸、流涎、恶心、呕吐等症状,约10%~25%的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常无上腹部疼痛等典型症状,而是以上消化道出血或急性穿孔而就诊。

中医:溃疡病在缓解期体征可不明显,病情发作期可有上腹部压痛,多和溃疡存在部位相一致,如胃溃疡的压痛多在剑突下左方,幽门前区溃疡多在上腹正中或稍偏右,球部溃疡多固定于脐的右上方。亦可能由于内脏交感神经感觉纤维有脊髓内与体表局部感觉神经的交通枝,因而使体表局部敏感性增强而形成压痛点,舌象在溃疡病亦有一定的特点,胃溃疡时舌苔多为白腻,偶有片状剥脱性改变;十二指肠溃疡时,舌质多平滑鲜红,舌苔却少。

二)病因(中西各论)

    西医:目前认为 胃溃疡的形成因素较多着重于胃粘膜屏障的削弱和胃泌素分泌的增加,而十二指肠渍疡的形成因素则较多着重于壁细胞总体的增大。此外,消化性溃疡和遗传、血型也有一定关系:患者家族中发病率高于一般人;O型血者,特别是血型物质非分泌者的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高于正常人。1982年Marshall等从人体胃粘膜活检标本培养出幽门螺旋菌(heilico-lacterpylori,HP),结合胃镜检查,提出该菌与 胃炎 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关系密切,引起了 医学 界的关注,经过10年来研究,已确认幽门螺旋菌感染是引起溃疡病的重要因素。本病多发生于青壮年,但年老患者亦不少见,胃溃疡的好发年龄比十二指肠溃疡约迟10年;女性患者平均年龄比男性为高。本病为常见病、多发病,总发病率约占人口的10%~12%。

中医:1.情志所伤:忧思恼怒,情怀不畅,肝郁气滞,疏泄失职,横逆犯胃侮脾,可使脾胃升降失常,气血窒滞不畅,而致胃脘痛。

2.饮食所伤:饥饱无常或暴饮暴食,损伤脾胃之气,脾失运化,胃气不降,中土壅滞则胃脘胀痛。或过食生冷,寒积胃脘,气血凝滞不通,致胃寒作痛,或恣食肥甘辛辣,过饮烈酒,损伤脾胃,以致湿热内生,阻滞中焦,气血不和,而致胃痛。

3.脾胃虚弱:素体脾胃虚弱,先天禀赋不足;或胃病经久不愈,反复发作,耗伤脾胃之气;或劳倦内伤,耗伤脾气;或用药不当,损伤脾胃,均可导致脾胃虚弱、偏于阳虚者,常因饮食不节,或过食生冷,或触冒风寒而诱发。偏于阴虚者,常因进食燥热辛辣之品,或情志郁结而诱发,若脾虚不能统血,血渗脉外,可致呕血、便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