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心赋》注二
(2016-10-31 22:48:53)
标签:
文化典籍风水 |
分类: 典籍 |
第五章
论山可也,于水何如。
解:前辈论山体大约不过如此。至于水法取用尤妙,龙穴真伪,悉系于此,去当何如。
交锁识结之宜求。
解:交者,水之两来相会交流也。锁者,水既环绕,水口间繁密如钱也。织者,水流之玄,屈曲如织也。结者,众流之总渚,则水势已聚,莹净澄深如结也。此四者,水之吉也。
穿割箭射之合避。
解:穿者,水穿龙虎臂或穿过明堂是也。割者,穴前无余气,水来割脚也。箭者,水之急直而去也。射者,水之当心直冲或射左右肋也。此四者,水之凶,合当避也。
撞城者破家荡业。
解:水城有五,名金木水火土也。金城弯环,木城直撞,水城屈曲,火城欹斜,土城乎正。今言撞城者,乃木城者,水直冲来撞,主人才不吉,太岁临之,主有破家荡产之患。
玉髓经云:抱坟宛转是金城,木似牵牛鼻过优。火类到书人字样,水形屈曲之玄明。土星平正多澄渚,更有转变清沟声。
水城则坑涧、沟渠、溪河、河渍、池湖、滨浦之类是也。假如淮浙之地,水多山少,其平洋处无山,只以水城为度,金水土城抱身则吉,木火二城斜撞则凶。
背城者,坳性强心。
解:水反向外,名曰背城。水反则山亦反而无情也。出人好刚不义,性拘不和。若得近砂遮蔽****不见则无妨。
发福悠长,定是水缠玄武。
解:玄武,后山也。水朝明堂,或流左或流右,缠于玄武而去,主发福绵远。但翻身逆势,多水缠玄武。
为官富厚,必然水绕青龙。
解:水朝入明堂,环掬左边而去,主贵而且富。水法云:水绕表面龙脚,银瓶金杯素。若水绕白虎亦然。但要湾环抱身不拘,左右流去并吉也。
所贵者五户闭藏,所爱者三门宽阔。
解:五户者,水口也。地户之要,最喜紫密不见水去为吉。三门者,堂局也。天门爱阔而显,嫌逼而促。诗云:明堂容万马者也。
垣局虽贵,三门逼窄不须观。形穴虽奇,五户不开何足取。
解:垣局虽好,若明堂带窄,而来水边大山高压,入光不照,不见水来,大门不开,虽得垣局之吉,亦中小吉而已。三门以方遁旺相死也。大凡择地,以龙为先,次当谨于水。盖山水关会之所,凡入一州邑,一乡里之山,必先观水口。有关闸,于内必然融结。若无关闸,使不足取。五户以方遁生量休囚也。
元辰当心直出,未可言凶。外局转首黄间,得之反吉。
解:元辰者,穴前之水。当心直出,未必就凶,但得外面山水弯转横间为吉也。若龙穴俱美,唯水不足。是处或筑坝培墩,使之环绕亦可为吉。如京口费会元祖地,土名花盖山,戌山辰向。元辰水直去一里之外,外局山水横拱,龙穴真而水不足,故主清贵之位也。
以之界脉,则脉自止,以之藏风,则风不吹。
解:水横间则脉自止,山周密则风不吹,此结上文之意。
水才过穴而反跳,一文不值。水若入怀而反抱,一发便衰。
解:水绕过穴,反跳斜流者,一文不值,安足取哉?水入怀而反抱者,纵初年发福,必易见衰败。
水口则爱其紧似葫芦喉,抱身则贵其弯如牛角样。
解:水口者,水流去处是也。欲其内宽而外狭,如葫芦喉之小,不见水之去者,斯为水口之吉也。水城只爱弯环抱身,来去不拘左右。刘氏曰:来不欲冲,去不欲直,横不欲斜,其弯抱如牛角,如眠弓,如腰带,此水城之吉也。杨公云:只爱水来抱身体,亦与牛角意同。
交牙截水者最宜耸拔,当面潴水者唯爱澄凝。
解:交牙者,水口两旁之山相间截,不使水之泄也。其交牙之山耸拔几然,相对而峙如列旌布阵,如插战,护垣力量最重,交锁节节捍护,内若大将屯兵,外则无可去,此水口之至贵也,于内必结富贵之地。若城门虽不旷荡,交牙截水口者,不甚高耸而低矮,其为福终小。
潴水者,言明堂或池或潭或湖,既然潴蓄渊停,惟爱澄清凝净,此亦葬经所谓“朝于大旺,泽于将衰”之义也。
水口之砂最关利害,此特举其大略,当自察其细微。
解:水口者,龙神之门户,水城之锁铧,关则吉,开则凶,实有闰于利害,理最精微,所言水法,仅可兴其大略,其细微当自求之。
第六章
水固切于观流,山尤难于认脉。
解:上章言水之关系甚重,固当切于观览,以环抱曲流有情为吉。至于辨脉尤难,故曾氏曰:寻龙之法,看其脉势,显而有形则易见,隐而无形则难明。此利地者,当以审脉为急。时师专在喝形定穴,而置脉不论,其缪甚矣。
或隐显于茫茫迥野,或潜藏于渺渺平湖。
解:此详言认脉之难也。此言迥野之脉,体势不一,有平坡渺渺茫茫如铺毡展席而来者,有田腾层层级级若水之波而来者,有起峰墩如星珠龟鱼而来者,有微微露笔如浮沤袅鸟而来者,皆是地之吉报导涌起,故土亦随之而凸也。其来也两边有水以送之,其止也左右有砂以冲之,且明堂宽正,又得横水之波,穴之外阳远筑,在乎飘渺之间。四围阴砂仅高数寸而已,此皆平洋之贵也。经曰:平夷之地贵有支亦此意也。
淼淼水大貌,此言平湖之脉坦夷旷荡,却是支胧行度,其体若汤中酥,云中雁,灰中线,草中蛇,或沉潜而无形无影,或伏而失迹遗踪,生气行乎其间,微妙隐伏而难见,全在心之智,目之明。以高一寸为山,低一寸为水,察其支之所起,辨其支之所终。起则气随之而始。终则气随之而钟,至脉尽水止而界合分明者,此平洋大地也。杨公云:上智寻龙观气脉,眺望高山散踪迹。相边相接下乡村,天迹遗踪细寻觅。气逢水界有住期,如辑悠悠细湍息。平茫大地无影形,如灰拖线要君识。相边相牵寻断绝,尽是杨公真口诀。过村如雁列深云,识时犹似泥中鳖。平洋相并汤中酥,落在平洋谁辨别。又云:平中还有水流波,高水一寸却是山。只为时师眼力汪,到此茫然无奈何。便云无处挪踪迹。直到有山方认得,不知山穷落坪去,穴在坪中贵无敌。
星散孤村,秀气全无半点。云蒸贵地,精光略露一斑。
解:平洋之龙涌起平墩,变五星之形。其星形飘散不相联属,孤露无形,以致灵气不聚,全无半点融结之处。
山川灵气钟聚,故升而为云,原其理回其气之精凝结于地中,一争清英发露而云上,此极贵之地,而后有精露去蒸之处。《撼龙经》云:寻龙望势须寻脉,云雾多生在龙上。春夏之交与二分,夜望云霓深处觅。云霓先生绝高顶,此是龙楼宝殿定。大微茫云自多生,雾气如多反难记,先寻云气识正龙,却是真龙观远应。亦此意也。
耸于后,必应于前。有诸内,必形诸外。
解:凡寻龙捉脉,后有峰峦符合而来者,前必有峰峦拥合而拱,此前后之照应也。经云: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家宝经云:阴阳真气者,游于土皮之下,故曰气藏土内,谓之内气。水流土外,谓之外气。外者,个字三叉分合之意也。有其内则其形见于外,故内外相符也。
欲求真的,远朝不如近朝。要识生成,顺势无如逆势。
解:远朝乃众山众向之朝,近朝乃本身特配之朝。敬远朝虽然尖秀,不如近朝方员有情向。近朝福应之速,远朝福应之迟。蔡氏曰:若要发福急,定是近朝山。如无近朝,亦当远对,乃审其特与不特。杨公云:朝山亦自有真假,若是真朝特来也。如或假时山不来,徒爱尖员巧如画。
顺者,顺山顺水也。逆者,逆山逆水也。顺势不如逆势之优也。
多是爱远大而嫌近小,谁知迎近是而贪远非。
解:远朝高大人多贪之,近案低小人所不欲。近虽低小而有情,故曰迎近是也。远朝虽高大而无意,故曰贪远非是也。
会之于心,应之于目。
解:寻龙捉脉,竭尽心思以察其理,极目力以审其精。心得会而应于目。
三吉六秀,何用强求。正穴真形,自然默合。
解:三吉者,亥震庚也,以峦头之贪巨武为三吉。六秀者,艮丙巽辛兑丁也。今时师寻龙捉脉,以罗经格之以龙,符合六秀方来,便云合得六秀,或经三吉上来,便云合得三吉,谓是真龙。殊不知,垅龙以跳跃起伏为贵,支龙以牵连屈曲为美,何必强求三吉六秀也。如得真形正穴,证应分明,自然暗合法度也。
八卦五行,必须忝究。浮花浪蕊,枉费观瞻。
解:山分八卦而阴阳殊途,星分五行而变化不一。其星卦之作用,兼乎穴中,必先有真龙正穴,然后方可兼之。《黑襄经》云:用卦不用卦,卦向穴中作,时师专用卦,用卦还是错。
浮浪者,虚花秀而不实之谓也。此言轻浮之脉,多是虚结伪蕊。细观无真结,此是花假穴,故曰枉费观瞻。
死绝处有生成气局。旺相中审休废踪由。
解:龙脉博皮换骨而闪迹偷踪,形隐不离,若云死矣。若忽然有星辰扶救,又谓之死而逢生。一说谓木星在西方受制,故早死绝,得水星符合送以生之,又得堂局完聚,此死中而又生之意也。
龙脉降势虽然若旺相,其中不瘦削孤单。但或风吹水劫,崩洪气散,休废之患也。轻则前去结地亦轻,重则不结也。一说如木星在东方,本旺相,被金星制之,亦休囚也,故宜审其由矣。
弃甲曳兵,过水重兴营寨。排枪列阵,穿珠别换门墙。
解:龙脉之退卸,如弃甲曳兵而走妖,龙身或带粗恶之石,尖利之杀如甲兵。然攸忽脱卸兵甲,穿田渡水再起峰坡,结成堂局,能如弃甲曳兵而弃兴营寨乎?
《寻龙经》云:凡有好龙为干去,支龙尽处有旗枪。旗枪也是星峰作,员净尖方高更卓。就中寻穴穴却无,干去未休枝早落。此言龙脉发势之处,多是一起一伏,如连珠星,再立堂局,以成天地,或曰别换门墙。
游龟不顾而参差,是息肩于传舍。连珠不止而散乱,似假道于他邦。
解:参差长短不齐之貌,传舍邮驿也。龙行于此,如游龟之产,参差不齐,星峰散乱,则堂局未结。但如负担之重,暂息肩于邮传之舍,而气脉终不聚于斯也。
边珠云脉之断而复续,续而复断,散而不聚也。假道他帮言,过脉偷迹,由此而别结堂局于他处,意不钟此是也,譬若晋大夫苟息,假道于虞,以伐号为。
滚浪桃花,随风柳絮,皆是无蒂无根,未必有形有气。
解:龙被水劫,故比之如轻薄桃花,随水逐流之义。脉被风吹,故比之如柳絮,随风而舞之意。此皆失其本源而无根,又何有正形生气而堪作穴乎?
第七章
若见土牛隐伏,水缠便是山缠。或如鸥鸟浮沉,脉好自然穴好。
解:结穴处号土牛。隐者,穴之隈藏也。夫穴即隈藏,则砂回而水自抱矣。杨公云:水抱应知山来抱,水不抱兮山不到。故曰:水缠便是山缠。
殴,水鸟也。言脉之行如茑鸟浮水一样,或浮或沈,来则有送,止则有合,必结大局。故曰脉好自然穴好,陶公《捉脉赋》云:遗迹失踪,湖直欧鸟,亦此谓也。
水非要四山来会,如珠星一家为奇。
解:好穴须贵得水,然水外又贵四山拱会,周密无风,否则空缺而不能聚气也。邓氏曰:平洋之地,微露毛脊,员者如浮鸥如星如玉尺如芦龟。曲者如蛇如带,方员大小才等,如龟鱼蛙蛤之类,皆地之吉。气涌起,土亦随之而起。此皆平中起星,多成大地矣。
细寻朝对之分明,的要左右之交固。
解:来龙即吉,须要仔细寻看朝山特与不特,有情与无情,择其特来有情者对之。再审其美与不美,观其主客分明,龙虎相当。否则顾此失彼,非吉矣。
堂宽无物,理合辨于周围。水乱无情,义合求于环聚。
解:明堂宽阔无案,必要四围罗城周密,最忌空旷,宜详辩之。无情者,散漫也。水虽无情,但须环抱义合,求其环抱会聚之处为明堂,则气聚脉正而成吉地矣。
当生不生者,势孤援寡。当死不死者,子弱母强。
解:脉以活动从容为生,孤单急硬为死,其龙脉之来,虽则活运为生,入首却不作穴,是当生而反不生也。由其来势左右无从无送或被风吹来割,孤独寡后而生气飘散也。脉诀云:雾内孤单必主贫寒。
龙脉之来,虽欠顿伏活动为死,入首又作穴者,由其祖宗耸拔,远祖气厚,是子弱母强而作,气不尽丧。故云见死不死。
鹤膝蜂腰,恐鬼劫去来之未定,蛛丝马迹,无神龙落泊以难明。
解:鹤膝者,龙之过峡处中大而两头小也。蜂腰者,细而不欲断也。鬼劫者,分枝劈脉也。分劈短者上者为鬼,多者长者为劫,蜂腰鹤膝本是结局龙脉,但恐鬼劫散乱,或去或来,分夺未定,则生气为其耗,而吉穴不能成也。杨公云:鬼劫便是龙身去,劫去不回无美丽。当观鬼劫之龙,多结神垣社庙而已。《神鉴歌》云:劈脉分枝是鬼龙,直如鹅头曲如弓,小名为鬼大为劫,只为神庙有灵通。
高山行龙势险而有此易明也,蛛丝马迹似无,龙神落迫,抛踪闪迹,藕断丝连,最难明也。故杨公云:抛梭马迹线如丝,蜘蛛过水上滩鱼,惊蛇入草失行迹,断脉断迹鱼来临是也。
仿佛高低,依稀绕抱。
解:此结上文示定难明之意,言寻龙脉者,当于高低仿佛处,在其高一寸者为龙,低一寸者为水,则脉可寻矣。又于远抱处,审其何者真为环远,何者真为拱抱,则穴可成矣。
求吾所大欲,无非逆水之龙。使我快于心,必得入怀之案。
解:逆水之龙为重,福应速。顺水之龙,福应之迟,故吾欲其逆也。葬书问答有云:万事皆顺,惟地理喜逆,正此谓也。凡案山欲其近岙弯抱,如龙之蟠,如凤之舞,如弓之卧,如机之平,俱要逆水抱身,此入怀之案也。得案入怀,****生气,穴下元辰关闭周密,发福最急,此相地者必以此为快心也。
蜂屯蚁聚,但要圆净低回。虎伏龙蟠,不拘远近大小。
解:穴前小山,垒垒叠叠,其多如蜂如蚁之屯聚而不散乱,其形取圆净低回而不粗恶,如大将居中,三军环卫,后拥前迎,左回右顾,无一而不伏降,无一而不听命,此大富贵之地也。凡真龙落处,自然青龙蜿蜒,白虎驯伏,所以成其吉穴也。何拘大小远近哉?经云:龙蟠凤而有情,虎降伏而不惊是为吉形。
脉尽处须防气绝,地卑处切忌泉流。
解:寻龙虽以脉尽为然,太至脉尽处,恐是穷极气绝之所,故腰结之地,势蟠曲猛,分牙布爪,吐露兴云,结穴之外,有三五里山势未尽,皆是余气而回转辅佐,此是大地。杨公云:好地多从腰里落,回转余枝作城郭是也。然或尽处顿起星峰,四顾有情,亦宜详之,又不拘于此也。徐氏曰:此句不专论龙,凡立穴亦须得中,慎如脱乎生气,无于脉尽处扦,庶免经气之葬也。凡卑湿之地,天心不起,穴法不明,四时水出,内无生气,则主绝祠之兆。
来则有止,止则或孤,须求护托。一不能生,生物必两,要合阴阳。
解:经曰:势来形止,是谓全气。全气之地,当葬其止。然或止处不生枝脉,是单山独龙,谓之露情。须求两边夹辅之山,或隔水来护托者,立为吉也。
孤阴独阳谓之“一”。凡龙脉体势来如仰掌,名曰独阳。纯阳则男子无妇。凡龙脉来如背脊,名曰孤阴,纯阴则美女无夫。故阴阳不交而不育,故一不能生也。一阴一阳谓之“两”,务要阴中求阳,阳中有阴,阴阳配合则生成之机不息,方为大地也。
有雌有雄,有贵有贱。
解:雌雄之情义,亦阴阳之配合。故龙穴砂水宾主龙虎皆有雌雄,大概不过言其情义相恋而已。《神鉴歌》云:寻地先须寻祖宗,更于山水认雌雄。若是无交会,何必觅后龙。《龙经》云:雌若为龙雄作应,雄若为龙雌听命。山势无情,左右飞走,则谓之雌雄不顾,决不言结穴也。尖秀方员端正,环抱有情,山水之贵也,蠢恶急硬软斜,反背无情,山水之贱也。
其或雌雄交度,不得水则为失度。
解:此承上文而言雌雄失度本非一端,龙穴砂水各有雌雄交度之情。但此指穴法言之,凡气脉止处,上而有分,下而有合,则雌雄交度。若上面有分,下面无合,则为雌雄换度,不得水者,无金鱼水之界合也。
倘如龙虎护胎,不过穴则为漏胎。
解:胎者,穴也,左右包藏过穴为护胎,不过为漏胎。
可喜者龙虎身上生峰,可恶者泥水地边寻穴。
解:既得龙虎护胎,又贵乎龙虎身上耸起高峰,方为全美之地。
秘要云:龙边卓笔入云霄,金榜占前头。虎上高峰似顿笔,新任作官邮。无脉卑湿处谓之泥水穴,葬之者必主绝祠。
出身处要列屏列嶂,结穴处要带褥带裀。
解:龙身发行处,要背后耸起高山,如屏风之列,护龙而来,即是贵龙也。
穴有余气谓之裀褥,主旺人丁。神鉴歌云:山无余气子孙稀是也。
当求隐显之亲疏,仍审怪奇之趋舍。
解:董氏谓左右之砂,亲疏为显,不风者为隐。相向者为亲,相背者为疏,观砂之法,无分隐显,俱要有情,相亲相向而不背,斯为美也。怪奇亦左右之砂,生****奇万状。审其端正员净者,越之倚斜破碎者舍之。
犀角虎牙之脱漏,名为诉告之星。骊珠玉几端圆,即是贡陈之相。
解:登穴所见之形尖利,如犀牛角虎牙之状,名曰闻讼之星,必主狱讼刑害之祸。否则口舌是非,或出军匠逃移,终非吉也。若逆水生上,弯抱有情,如牙刀者反吉。
珠几朝拱有情,即是进贡戏陈之象为吉。
亦有穴居水底,奇脉异迹。更有穴在石间,搏龙换骨。
解:水底之穴甚难寻,究其必是来龙雄脉气盛,忽遇横水迫界,气沈深渊大泽,穴生水底,道眼知之。石间之穴未易言,必是来龙顿挫,多搏星峰,或石山剥换土山,土山搏换石山,上石下土,气脉自下而上,自里而表,特以天然土穴结于石间。惟法眼者识之,故杨公云:也有穴在大石间,也有穴在深渊里。
水底必须道眼,石间贵得明师。
解:此承上文言,水底之穴,必须神而知之,默契山川之录者可扦。石间之穴,贵得学而知之,洞达山川之精者可辩。
岂知地理自有神,谁识桑田能变海。
解:地理之事,隐显之迹,变化之机,若有神马以主之。倘虽得吉地,苟非其主,必有神物变异,以致反吉为凶。或被洪水冲荡,或山崩地裂,或原有阴砂交锁,今被开通,有沧海桑田,陵谷变通之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