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奇葩“在行”看:刚需一定就会打败弱需求吗?
(2016-02-15 18:17:46)
标签:
财经it创业投资 |
最近两个月,试用了一下“在行”这个APP,起因很简单,就是在朋友圈看到了一篇评论这个服务的文章。一用之后,让我非常惊讶。根据我的小样本调查,付费和我见面的全部都是听朋友推荐而使用的。一个逻辑极其简单的产品,没有看到任何广告推广,如何得到这么高的口碑效应?为什么我认为这是一个奇葩APP?
在刚需、免费、高频等热词大行其道的今天,一个典型的低频、付费、弱需求的服务为什么能够迅速低调的扩张开来?在微信独步移动互联网时代,强关系的热度高度膨胀的背景下,这么一个弱关系,甚至相当大的量是一次性关系的场景下,确实奇葩的相当可以。根据我的小样本调查,付费使用的用户均是高净值用户。根据媒体的公开报道,在行的平均客单价是370元。点对点付费、口碑超高、连续消费、客单价300以上,这是多少2C产品梦寐以求的状态?
----------------------------------------我是分割线-------------------------------------------
专访姬十三:「在行」如何把时间卖得有质感 文章很详细的阐述了姬十三对产品未来的规划。
----------------------------------------我是分割线-------------------------------------------
作为这个产品的使用者给产品经理提点意见,其良好的用户体验和在没有推广的情况下健康的快速成长已经显示了极高的投资价值,接下来需要考虑的是如何维护在种子期用户积累完成之后如何能够继续保持高质量的用户体验感。在功能设计上,目前还没有加入口碑评价体系的排行,现在还是依靠人工在进行登录页的推广。
在行 从属性上来看,属于认知盈余变现的共享经济模式。自从Uber、Airbnb等独角兽项目风生水起,共享经济概念席卷全球。一方面提现了互联网在提高效率方面的技术优势,另外一方面也是全球社交化浪潮的裹挟式发展的表现。那些非专职的司机、非靠租房为生的房东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自我价值实现和交友的乐趣,正是这些柔性的、低附加的价值构成了强大的共享经济平台。
在天使投资领域,共享经济一度成为了媲美大数据、O2O等热门领域的资本追逐热点。如果对共享经济简单分类,可以分为共享物资资源和共享无形知识两种。共享资源的代表案例有Airbnb、Uber等,共享知识的有Quora、Treatings等模式。其本质就是把水从欧洲卖到中东,把石油卖到中东卖到欧洲的逻辑,拥有者由于资源或者知识盈余而把价值低估,匮乏者由于稀缺而愿意付费甚至高价付费来购买。这是互联网进行消除中介、消除信息不对称的比较典型的应用。只不过,以前的时候是通过类似门户网站做新闻、赶集网做分类信息这种方式在消除,现在是直接让用户自己上平台来进行供需对接,更直接、更粗暴的完成去中介化。
说了那么多好处,也来谈谈对此类项目的担心之处。一、平台模式一般都是依靠海量用户的积累作为壁垒,后来者很难竞争的原因是难以快速跨越积累用户的阶段。比如正在使用的新浪博客,其他竞争对手在徐静蕾成为博客女王之后,难以再与之竞争。除非,像当年新浪和博客中国竞争,新浪用的是海量用户来打击小众的博客中国,完全依靠的是巨大的既有流量进行歼灭战。这种逻辑下,一旦行业巨头进行发力,创业者很难抵挡住。二、盈利模式与用户体验的平衡。再拿老东家举个例子,新浪微博火爆之后,流量变现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尝试过的会员制、信息推送等方式,都没有解决根本问题。现在微信其实也面临这个选择,朋友圈的广告刚推出时还被调侃,现在调侃朋友圈广告的新鲜度退却,朋友圈广告丧失了口碑效应。春节前推出的付费看朋友圈照片,因为被用户玩坏了,黄赌毒标题下的骗点行为注定无法长久。
能和在行一样,赢得用户口碑的还有猪八戒、知乎这样的平台,用户高口碑、高粘性的发展之后,如何建立稳定的用户使用习惯,供需双方都能接受的收费模式将是他们未来的挑战。此前的滴滴打车盈利之艰难已经是平台服务型产品的前车之鉴。
----------------------------------------我是分割线-------------------------------------------
专访姬十三:「在行」如何把时间卖得有质感 文章很详细的阐述了姬十三对产品未来的规划。
----------------------------------------我是分割线-------------------------------------------
在行 从属性上来看,属于认知盈余变现的共享经济模式。自从Uber、Airbnb等独角兽项目风生水起,共享经济概念席卷全球。一方面提现了互联网在提高效率方面的技术优势,另外一方面也是全球社交化浪潮的裹挟式发展的表现。那些非专职的司机、非靠租房为生的房东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自我价值实现和交友的乐趣,正是这些柔性的、低附加的价值构成了强大的共享经济平台。
在天使投资领域,共享经济一度成为了媲美大数据、O2O等热门领域的资本追逐热点。如果对共享经济简单分类,可以分为共享物资资源和共享无形知识两种。共享资源的代表案例有Airbnb、Uber等,共享知识的有Quora、Treatings等模式。其本质就是把水从欧洲卖到中东,把石油卖到中东卖到欧洲的逻辑,拥有者由于资源或者知识盈余而把价值低估,匮乏者由于稀缺而愿意付费甚至高价付费来购买。这是互联网进行消除中介、消除信息不对称的比较典型的应用。只不过,以前的时候是通过类似门户网站做新闻、赶集网做分类信息这种方式在消除,现在是直接让用户自己上平台来进行供需对接,更直接、更粗暴的完成去中介化。
能和在行一样,赢得用户口碑的还有猪八戒、知乎这样的平台,用户高口碑、高粘性的发展之后,如何建立稳定的用户使用习惯,供需双方都能接受的收费模式将是他们未来的挑战。此前的滴滴打车盈利之艰难已经是平台服务型产品的前车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