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浪、百度们如何应对微信 5.0“扫一扫”

(2013-06-11 00:52:47)
标签:

如何应对

裨益

内容

选择性

方式

it

分类: 网络IT随笔
文/顺风
    顺风的微信公众帐号:shunfeng3436188
    微信 5.0 的“扫一扫”,本质上反映了一种全新的输入模式的成熟和走向主流,这种输入模式构成了全新的人机界面的基础,标志着“多媒体输入”时代的来临。
    在微信 5.0 的“扫一扫”之前,大致可以讲,人机交互的输入与输出在“多媒体”这一维度的应用方面是不对称的,一方面键盘、鼠标仍然以文字、指令、语句等文本作为主流的输入方式,另一方面在输出方面早已实现了多媒体丰富内容的输出。
    如果探求人机交互中的“输入”的本质,最根本的无外乎对智能设备给予任何形式的外部刺激,这种刺激可以通过键盘、鼠标完成,也可以通过用户在Ipad、智能手机屏幕上滑动或按动的手指完成,更广义讲甚至包括震动、温度、光线、噪音等诸多可分类和识别的外部运动来完成。
    而微信 5.0 的“扫一扫”,在人机交互中的“输入”环节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和标志性意义在于,向着“视线模拟”的方向迈进了关键性的一大步。微信 5.0 的“扫一扫”具有明显的归类思维的创新特征,无论是图、码还是文、景,都是以四类典型的视觉效果对人的“观看”行动作了模拟,让扫描“框”充作眼睛。
    微信 5.0 “扫一扫”的扫描“框”事实上是人眼的延伸,也是人脑的延伸。用户看见二维码、条形码或者外景、书的封面、单词等等对象时,眼睛和大脑记忆、反应所无法完成的识别以及信息转换任务被交给了微信,人的视觉世界得到了有效的外部强化。
    目前,对微信 5.0 “扫一扫”有三个值得探索的思考点。一是人的视觉世界是如此复杂,远远超过目前所推出的“扫一扫”几个类别,那么更多的有待“扫一扫”视觉对象是什么?哪些巨头会发挥自身的传统优势各自选择性地去涉足?
    二是微信 5.0 “扫一扫”的这些类别乃至可能出现的更多类别的共性是一种对视觉世界的重新诠释和反应模式,那么这一模式的最普遍和一般的特征、规律是什么?如何抽象出一个适用于这一模式的认识和实践体系?
    三是微信 5.0 “扫一扫”的出现,作为人类自身进化过程中的一个不可否认的环节,既然创造了可被视为人类外部器官的模拟机器外眼,自身同样存在一个逐步进化和异化的过程,人类的肉研与机器外眼将如何在未来的发展中逐步融合、协调?在近期,微信 5.0 “扫一扫”的功能是不是将更加走近人类的眼睛呢?
    当然,如果仅从视觉传播的角度思考微信5.0的“扫一扫”,还无法完整地令人们认识其对“多媒体输入”的意义,但这并不难于理解。须知,在静态可视的图、文、动漫之外,影、音同样构成多媒体的重要内容。在微信之前,语音输入早已不是稀罕事,目前唯一需要强化的大致是影象输入,其中还包括了动态场景。
    如果更加延伸地思考,在多媒体之外,还可以将光、温、波、新创符号系统乃至人的动作语言等全部归类作为一个“超媒体”来探索微信 5.0 “扫一扫”的未来进化方向,如此我们应该就能够认识到“扫一扫”与“摇一摇”在本质上上的一致之处了——两者实际上都代表了人类对智能运算机器外部输入模式的革命。
    ——当然,两者同时也都代表了智能运算机器在外部改变和强化人类、促进人类进化的历史趋势,人机交互的新时代之门已在开启。
    上述认识揭示了若干基本的创新起点,这对包括新浪、百度、阿里巴巴等其他巨头如何从微信 5.0 “扫一扫”中汲取下一步的战略创新方向、应对策略乃至具体的产品创新思路,相信也是不无裨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