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顺风:也谈新浪赶超微信的关键路径

(2013-02-13 19:03:33)
标签:

私信

增量

特色

基本原理

在中国

分类: 网络IT随笔
也谈新浪赶超微信的关键路径
文/顺风
    打的宝拼车网:www.dadibao.com
    (个人微信公众帐号:shunfeng3436188)
    微信技术开发平台将给IT业界带来深刻影响,大众化的技术开发的门槛在总体上会有所降低,而创意设计、模式研发人才将显得更加紧俏和小少缺,同时在具备强大创意开拓能力的团队推动下,单一团队的多领域创新创业更加成为可能,基于高度协作和分工的创业流水线模式会在中国的IT创业领域悄然兴起。
    微信的对话式服务流程将用户注册、提出要求、接收响应以对话方式整合为一体,在这一过程中用户几乎感觉不到自己已经完成了对某种运用的注册,这是对话式运用模式的好处,但同时也带来一点不大不小的烦恼,那就是如何降低响应前的问答次数?显然,每次服务都学问过多问题才可以完成会让用户厌烦。
    微信的扩张神话百分之百是以腾讯QQ为后盾,没有庞大的QQ用户基数谁也无法想象微信如何获得如此之快速的扩张。这给新浪微博带来一个现实的问题:如何借鉴微信的经验,依托自身优势找寻快速移动化的扩张路径?
    参照腾讯微信的发展历程,新浪微博的移动化实现之道肯定需要找到类似的出路。如果说新浪目前的手机微博类似于腾讯的手机QQ,那么新浪比较尴尬的是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微信”,而手机微博的发展之路已经证明其还算不上是“新浪的微信”这样一个移动端杀手级创新形态。
    且不管具体如何实现,对如何研发“新浪的微信”可以先作几条结论:一是肯定不是手机微博,这条路径可以排除;二是肯定必须在内容和关系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在手机端的即时响应特征;三是肯定需要推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技术开发平台;四是肯定需要借鉴微信经验加强微博关注与手机通讯录的关系转换功能。
    就以上四个方面而言,手机微博已经沦为一个机械搬运工,无须赘述;即时响应,在微博的移动端中应该是回复通知、评论通知、私信等,这些似乎应该以某种创新的展示方式予在手机中以强化;至于移动端的技术开发平台和手机通讯录的转换方面,新浪似乎尚无动作,其实只要认清创新方向,做起来毫无障碍。
    微信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启示,那就是对于原已储存于庞大用户手机之中的通讯录关系,以巧妙的方式与QQ关系进行比对和转换。而微博关系同样与手机通讯录关系之间有着巨大的重叠,虽然微博关系有可能具有更多的陌生关系特征,但至今谁也没有得出结论说,陌生关系和熟人关系在移动端肯定是无法兼容发展的。
    通讯录关系、微博关系、QQ关系都属于不同运用所积累下的关系的历史宝藏,在此之外还有更多关系的宝藏沉睡于岁月的尘埃之后,等待着底层创新级别的挖掘。在这方面,新浪无疑是关系宝藏的大户,无论是内容交互还是关系交互,其发展历史上沉淀的关系总量之大、关系结构之全、关系类型之多都居于国内领先。
    微信对存量全息关系的创新转化之路,再次验证了“只要发生过的关系就有价值”这句话,按照这一基本思维,每个人的一生都可以用一个四维的全息关系立体网络来定义和记录,这一全息网络同时也将成为每个人与世界的无数接口,这让每个人都成为现时代“千手观音”。
    谁也不知道新浪如何谋划在移动端推出基于微博的基本原理、交互结构和既有优势的技术开发平台,以帮助和吸引无数中小开发者在数亿人的移动微博生态中发展自己的事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既有的新浪移动微博所具有的交互窗口和“框”结构是无法满足移动端的平台开发和支撑需求的。
    微信的全息关系重组活动是一项趋势性的创新,对通讯录之外的校友录、读者录、黄页、公司名录等各种人的组织方式所生成的各类全息关系资源,在当前深化的移动化大潮中还将得到进一步的发掘和价值转化,新浪微博在这个最基础层面的创新却似乎迟迟没有展开,一直看不出什么动作。
    但这并不代表新浪就将无所作为,因为对全息关系的挖掘方才处于开始之初的阶段,如果全面了解我在六七年前系统发表的有关全息互联网理论,即可对此点建立起更加深刻和具体的认知(可百度搜索“顺风全息”http://t.cn/zYJ9NXq)。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维度组织在一起,而维度是无穷的,在移动端更是如此。
    全息关系的表层基本是增量关系,而在其下的则是层层叠叠的历史存量全息关系,对这些被严重遗忘、接近湮灭的关系资源的开发,代表了一种趋势性和方向性的创新活动,代表了一个重要的创业趋势,在这方面微信只是比新浪略早而已,大家全还在起跑线之上,这是新浪在移动端追赶微信、探索新浪的微信的关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