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我的微博思考·宏观管理篇(四十)
文/顺风
   
——中国A股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外收入超人民币10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一倍。这反映中国商业银行系统的间接融资功能被中国直接融资系统不当位移,并放大了实际利率。
   
——在塔尔寺的一个大院子里见很多佛门信徒做五体投地的叩拜礼,据说要叩到10万个才可一歇,让我震撼于什么是信念的力量。
   
——修行先要有求修之心,再复行修行之道。
   
——中国的城管队伍与公安协警队伍完全可合并。
   
——一个统一的欧洲为美国所忌惮,但大势所在谁也无法阻挡。
   
——就国家经济实力的衡量标准而言,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经济竞争力指标、经济潜能指标的重要性一点不亚于GDP总量。
   
——当全球经济危机日益深入之际,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是否需要作一次重大反思?是继续加大全面开放,还是在作出“开放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维持适度理性开放?正如一个正在强化的漩涡,既可能从中汲取能量,也可能陷入而不拔。
   
——一建议对新提拔省部级领导必须故乡社会公布个人财产予以明文规定,二建议尽快研究制定廉政保证金等公务员养廉有关规定。
   
——前不久在银川,打的确实难,据司机说,全银川总共才几千辆出租车,牌照费要到80多万一辆,也许这就是西部的特色吧,行政力量巨大无比,市场空间被逼仄到极致,最终苦的是消费者,除了某些官员其他都“共输”。
   
——中国货币政策对民营经济和非民营经济存在双重不对称作用,一是在金融扩张时非民营经济优先受益,二是在金融收缩时民营首当其冲。
   
——如果不是因为遭受这五次不对称金融调控的折腾,中国的民营经济发展得应比当前状态好得的多得多,而反过来讲如果不是因为五次金融调控受到政策扶持、亏损补贴等支持,以及五次对民营经济的折腾消除许多竞争对手,中国的那些大型国有企业也不可能发展到目前的规模。
   
——老死于地球,不亦乐乎?
   
——凡历史巨变之来,犹横空落石,无可视其源踪,惟可觉其势崩云、其力撼天。
   
——有人认为罗斯福在明知日本将偷袭珍珠港的情况下为激发国内的反日参战意识而故意置之不理,这不符合基本的逻辑,事实上即使美国将计就计预先设防给日本来犯之敌以痛击,同样不会改变美国对日宣战的结果。
   
——银行业利润高企,在“维稳”后盾下银行风险大大降低,同时大型国企成为银行的优质客户。
   
——中国的各大商业银行是世界上最最舒服的银行,风险低、收益高,几乎无须什么高端金融技能。
   
——中国在国际外交中过多地相信各国政治家之间的个人情感纽带,那是对民主政体的基本运作规则理解不到位。
   
——治国以道,举重若轻;治国离道,举轻若重。
   
——社会正义的沦陷始于公务员和政府正义之沦陷。
   
——苏词以长句见长,转折自然,意贯气联,尽呈长短句之另妙。因为监督不力而滋长腐败、浪费,共同导致了“刚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