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关于微博的若干思考(九十三)
文/顺风
——“第三方网页处理”可望成为“后微博”时代的主流运用。
——微博必须致力于对用户的个人价值作出客观的社会化评估,这是当前微博的核心使命,也是当前微博的制胜之道。
——微博正在帮助用户更好地管理、转化其增量和线下关系,但这些活动,无论各大微博网站是否认识或者承认,其背后更深刻的目的都指向“用户价值评估”,或者说通过用户的关系体系的再现来反映其个人价值。
——包括微博在内的社会化运用最终将组成一个无界的在线关系网络,其动力之大足以改变传统搜索的诸多细节,无论是网页排序、搜索响应还是索引目录的形成,都将进入复合的“大众+互联网”模式。
——如果思考微博后的核心创新,那就想想比微博门槛更低的运用细节。
——新浪微博忽视了自身在内容方面的核心优势,忽略了这方面的微博关系转换。
——微博如果不能突破对140字“微内容”领域的影响,如果不能对包括博客、新闻、知识信息等“富内容”的成功渗透,则无法成为真正的“网者之王”。
——腾讯的社会化运用体系正在尝试对微博、论坛、博客、IM等不同运用中沉淀的“关系”进行整合,可惜这一体系还是只停留于对上述诸运用的整合而不是融合,事实上在这一体系之中微博完全可以发挥远为强大的功用,而不应只是与其他运用并列,或者即使有所结合也只是限于细节皮毛。
——微博可以将用户的广义行为与关系增殖巧妙结合在一起。
——所谓“官方微博”应侧重于该组织的微群色彩。
——微博应对用户内容进行适度分析,以确定最需要这些内容的用户构成,再促进两者形成有价值的关系。
——微博中的陌生人关系的维系需要摸某种可持续的理由,要么是某种双方希望的互动,如浏览、讨论、分享、交易、推荐、评价,要么双方从陌生人走向熟人。
——微博给用户带来的价值最终还是要走到线下,落脚于现实,但这远非线下见面、组织沙龙那么简单。
——建议在微博发布框上侧增加对内容预设自分类的可轻松滑动切换的选择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