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顺风:关于微博的若干思考(九十一)

(2011-05-14 12:38:37)
标签:

中国

微博

顺风

关系

目的性

it

分类: 网络IT随笔

顺风:关于微博的若干思考(九十一)

文/顺风

    ——微博用户的关注数可部分反映其开放性。

    ——微博用户影响力分为关系影响力和内容影响力。

    ——微博改变了个人关系环境,中国从“贫关系”社会走向“富关系”社会。

    ——建议在微博内容下方增加单独的不显示其回复的“回复人”及其排序按纽。

    ——建议微博“@”增加向其他微博等网站的转发功能。

    ——微博制胜之道在于对新关系路径的发掘和创新。

    ——微博必须树立“全息关系”的目标,或者说必须树立“无处不在的联系”的目标。

    ——“超微博”应属基于TAG的运用。

    ——腾讯微博重视将QQ关系的微博转换,但新浪微博在对传统内容关系的微博转换方面做得相对太少了。

    ——微博建立起全新的在线关系“起点”,由此应开发向线下以及其他网站的联系管道,如促进向用户间的IM、手机联系转换。

    ——以微博模式可开发“问路网”。

    ——微博之“框”在恒知网被用于问答模式,这是一种偏专业化、目的性的微博互动。

    ——就微博互动而言,可根据其目的性、专业性、正式性、时效性、内容量、关系度、相关性、真实性、理智性、距离远近、期望值、回报性、交互平衡度等特征的组合搭配形成不同的互动模式。

    ——微博的“工具化”是一条漫长之路,这对创新和创业者绝对是个好消息。

    ——微博的“工具化”必须树立“去媒体化”思维。

    ——微博是互联网的全息窗口。

    ——微博在互联网上打开了无数“人的窗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