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简评《中国互联网垄断调查研究报告》
文/顺风
2月17日,互联网实验室在北京发布了我国首部《互联网垄断调查研究报告》,就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垄断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揭示。这一报告的出台对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及国家对互联网的管理政策可望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互联网垄断调查研究报告》对当前中国互联网垄断形势作出了客观而基本的判断。报告指出,“中国互联网产业已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竞争阶段,垄断已成为影响产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大障碍”,这一判断无论对政府相关部门政策的制定和调整,还是对各大互联网垄断巨头及中小互联网企业竞争战略及策略的制定,还是对相关互联网观察和研究人士,都具有一定指引性的意义。作为中国第一个在互联网产业垄断领域的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成果,《互联网垄断调查研究报告》的上述结论堪称振聋发聩。
其次,《互联网垄断调查研究报告》对中国互联网垄断现状作出了具体概括,揭示了中国互联网垄断的主要领域及以及稳定性垄断、寡头垄断这两大特征。《报告》指出,中国互联网垄断“比较集中分布在搜索引擎、即时通讯、电子商务等三大领域,分别出现了以腾讯、百度和阿里巴巴为首的、稳定的寡头垄断”。报告揭示:“腾讯、百度和阿里巴巴(B2B)三大公司的总市值,在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市值总值中高达70%”,“2010年第三季度腾讯在即时通讯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76.56%,在即时通讯市场处于市场支配地位。2010年第三季度百度在搜索引擎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72.3%,在搜索引擎市场处于市场支配地位。2010年第三季度阿里巴巴网站在B2B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54.39%”,以上数据和事实令人信服。
第三,《互联网垄断调查研究报告》充分揭示了中国互联网垄断的机制和具体表现。报告指出,“‘用户锁定效应’与‘赢者+通吃效应’是互联网行业垄断形成与强化的两大机制”,“互联网行业的垄断行为主要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具体表现有捆绑搭售、限定交易和拒绝交易、歧视性垄断。另外互联网行业也出现了缔结垄断协议的垄断行为”。这些研究成果为中国互联网垄断背景下的政府治理和企业竞争指明了方向。
第四,《互联网垄断调查研究报告》深入分析了中国互联网垄断的危害,并指出其主要体现为“对网络经济活动自由权和用户自由选择权的侵害”。具体而言,行业垄断干扰了公平竞争秩序,将本应统一、开放的互联网市场分割为彼此封闭、互不联系的条块结构,妨碍了自由开放、统一市场的形成,阻碍了市场竞争机制建立与完善的进程。报告明确提出中国互联网垄断已经对网民利益、产业繁荣和政府监管提出了挑战,建议有关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对此予以关注。
报告还重点揭示了中国互联网垄断对社会创新的负面作用,指出“互联网垄断不但挤压了创业环境,打击了创新意愿,压制了行业发展,而且垄断的危害愈演愈烈,以致出现了影响社会稳定的极端事件”,还揭示其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影响技术创新的持久性、降低行业技术创新意愿、加剧技术创新环境恶化。”
第五,《互联网垄断调查研究报告》针对中国互联网垄断现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从社会层面来说,需要继续完善现有的反垄断法规体系,建立和完善公共监管体系;从行业层面来说,目前还需沿着“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方向继续推进市场化发展,总体来说,应放宽市场准入,逐步引入多种形式的竞争,并选择时机合理进行行业重组。”
最后,互联网实验室在发布本次综合调查研究报告的同时,从企业案例研究的角度,对腾讯垄断情况做出一份简报——《腾讯公司垄断情况简报》。《简报》对腾讯公司在各个细分领域的垄断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讨论和揭示了腾讯在互联网市场中的垄断地位及行为,指出“腾讯的市场支配地位具有‘用户锁定’和‘赢家+通吃’的特点,对其他市场竞争者产生了障碍性威胁,妨碍了市场的公平竞争,提高了市场进入壁垒。”
综上所述,《互联网垄断调查研究报告》是一份客观、深入、切合实际的研究报告,其客观的立场、理性的观点、丰富的内涵、详实的数据都决定了这是一个对中国互联网业界具有重要参考和指引价值的宝贵研究成果。方兴东在发布会上表示:“中国互联网已进入垄断竞争阶段,新的规则如何制定已是一个非常严峻和迫切的问题。发布这份报告不是为了打倒谁,而是希望互联网反垄断问题能引起各界关注。我们还将发布更多的反垄断报告,期望反垄断能够成为一场社会运动,最终推动互联网业成为整个国家自主创新的领军行业。”这也正是这份报告的宗旨和目标所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