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顺风:关于宁镇扬一体化的若干思考

(2010-07-17 09:11:16)
标签:

房产

壁垒

服务业

经济圈

宁镇扬

长三角

财经

分类: 资本市场与宏观经济

顺风:关于宁镇扬一体化的若干思考

文/顺风 

    一、扬州参与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

    制定宁镇扬一体化的方案,虽然总体上是为了三城共同发展,但具体而言还是要落实到扬州市的发展上来。扬州参与课题研究,在立足宁镇扬共同发展目标的前提下,还需要形成对我市有利的战略认识和政策导向,这样就可以在未来的政府规划、政策制定中可以发挥一定的积极影响。

    以长三角国家规划中的电子产业为例,规划明确提出要形成以上海、南京、苏州、无锡为主的研发设计与生产中心,以常州、镇江等为主要生产基地的电子信息产业,没有提到扬州,那么我们在参与课题研究上机是否可以争取到某种认识上的收获?

    再比如镇江和南京同在长江以南,扬州隔了一条长江,这就是一个特殊情况,以此出发是否在长江大桥的过桥管理、费用收取等方面争取一些对我们有利的支持。王燕文书记提出要取消三座城市过江通道对市民的收费,降低市民的交通成本,在此基础上扬州牌照的汽车过江还可以享受什么样的特殊待遇。此外还有扬州在重视与南京的对接的同时,还是需要重视做好与镇江的对接。

    二、以长三角发展为大背景,寻找宁镇扬的战略定位

    长三角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八个城市和浙江省六个城市,是我国城市化程度最高、城镇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以沪杭、沪宁高速公路以及多条铁路为纽带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国家《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宁镇扬是长三角的一个子区域,宁镇扬一体化必然以此为背景、依托和准绳,因此宁镇扬区域在长三角经济圈中的地位如何界定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中国当前三大经济圈中,环渤海的重工业,长三角的制造和服务业,珠三角的新兴产业各有特色。与珠三角相比,长三角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经济规模总量更大,人均不足;二是缺乏接受香港辐射的“外向导入式”效应;三是城市群发展的集中度、总体水平不足;四是城乡连接部的发育相对薄弱;五是中心城市的作用发挥总体上还不如珠三角,结构上也不平衡,如长三角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为副中心,南京相对杭州对周边的辐射作用就不对等。

    在长三角地区之中,宁镇扬地区的发展特色主要表现在:城市化、工业化水平较高,城市化处于发展高峰期;具有一定的制造业基础,在化工、电子等领域形成了若干上规模的综合性产业基地;区位上位于长三角经济圈的西侧;以长江为纽带形成的内河航运联络比较发达;教育、科研、人才实力雄厚;城乡居民财富和收入全国领先。

    建议将“宁镇扬一体化”的核心目标定为: “宁镇扬区域的社会综合协调发展”,尤其是在产业布局等方面形成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建议认真研究“宁镇扬城市圈”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把“宁镇扬”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来培育区域高度的核心竞争力,以区域核心竞争力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三、一体化目标的综合性

    在6月中旬的《宁镇扬区域合作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会上,王燕文书记建议课题组要重视三市的社会一体化、一体化制度设计等方面的研究。所以“宁镇扬一体化”的目标在广义上看,既包括经济目标,还包括其他各方面的社会目标。因此建议“宁镇扬一体化”确立“民生”、“发展”、“稳定”、“改革”、“开放”这五个方面的一体化任务,最终形成城市互补、竞合有序的区域发展系统规划。

    宁镇扬一体化明确了综合目标,就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的、产业的规划,所以就可以争取不仅写入江苏十二五规划,更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有所体现,并且可从多领域、多渠道争取国家各部门的战略性支持资金。

    当前在推进交通、市民待遇等一体化的同时,还可以研究在发展规划、制度设计、产业发展、物资流通、文化旅游、生态环保、信息通讯等方面的一体化。

    四、树立竞争意识

    宁镇扬区域一体化的目的就是要提升竞争力,所以竞争意识的树立是前提,具体包括明确竞争对手、培养竞争实力、完善竞争机制、提升竞争策略等等。现在全世界都进入了抱团竞争时代,打造区域核心竞争力,就是要树立区域竞争的概念。放在大的全国乃至全球的范围内思考,宁镇扬一旦形成一个整体协调的区域经济体,不可避免地需要面对与其他区域经济体的竞争,如宁镇扬区域的服务业,其潜在竞争者是谁就值得提前思考,以便预先谋划针对性措施。江苏内部要规范竞争、增进合作,江苏外部要面向竞争、迎接竞争。

    在长三角内有苏锡常、杭绍甬,在长三角地区之外还有珠三角、环渤海、重庆“两江新区”,在制定宁镇扬一体化的规划时间,还是很需要先了解其他这些区域、城市群的规划。如6月底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宣布,国务院已批准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并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那这也许应该可以对宁镇扬的金融服务规划起到某种启示借鉴作用,更重要的还是需要针对性的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竞争因素,当然也不排除合作、分工因素。

    在长三角规划中,上海和杭州分别成为长三角地区的北南两翼现代服务业中心,上海着重发展金融、航运等服务业;杭州重点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电子商务。那么南京的定位是什么也是需要结合以上因素来考虑的。

    五、强化创新合作

    南京大学宁镇扬区域一体化课题组提出“宁镇扬区域一体化以创新为导向,并以合作创新为“凝聚核”,加快构筑宁镇扬区域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区”。创新必须以一定的产业背景为基础,推动创新联盟需要产业协同。所以提出建议,把“产业一体化”作为下一步的战略制高点予以重点推进,从宁镇扬三地的产业现状、规划、潜力等方面出发,抓紧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协调,谋划更具城市产业协同效应的合作发展路径。其中特别建议将现代服务业作为重要的合作突破口,如南京的软件服务业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实力,应争取在更大的空间平台上发挥积极作用,达成三城共赢。再比如南京、镇江、扬州都有自己的化工园区,在优化区域产业链的目标指引下,是否可以推动以产权为纽带的产业重组?

    此外,三城创新联盟的形成,中长期任务是产权和资本纽带上的利益共同体,短期目标可以放在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创新人才、科研项目开发这三个方面的具体协作,以市场机制推进三城企业间的交流协作和联合。一些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可以向需要技术的企业转让技术,也可以以技术出资参股,还可以以技术换市场,等等。

    六、打破内部壁垒

    实现宁镇扬一体化就要打破各种壁垒。日前,市人大副主任桑光裕等代表在提交省人大的议案中提出宁镇扬三市要“打破空间壁垒”,合理整合资源。除了空间壁垒之外,这里可能还存在打破观念壁垒、利益壁垒、政策壁垒、文化壁垒、人才壁垒等方面的任务,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从打破空间壁垒来看,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中国铁路客运能力将空前提高,建成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建成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城际快速客运系统,这给扬州打破外部交通壁垒带来了机遇。此外发挥地理条件上的河流航运优势,这可以使得宁镇扬经济圈更加紧密了,进而挖掘出更多的机遇,比如货物吞吐方面的协作。

    从打破文化壁垒来看,比如在江苏历史上就有苏南苏北之争,更需在三城之间形成文化认同,增加社会的包容性。从打破利益壁垒来看,比如对宁镇扬三地港口资源进行整合,就需要推动价格政策等市场方面的步调协同,推动港口闲置资源调剂和市场共享,形成互补效应和规模效应。

    七、预先谋划腹地辐射效应

    发达地区对腹地应形成辐射效应,在辐射对方的同时也是吸收对方资源、市场的机遇,所以宁镇扬一体化需要培养辐射力,明确未来腹地,形成核心效应。同时,宁镇扬在地理上位于长三角西侧,可以发挥区域上的衔接作用,成为连接中国中部、中南部地区与长三角沿海地区的中间区域,这样对安徽、江西、湖北相近地区都可以考虑连带效应。

    八、公共服务业的跨城组织形式

    是否将公共服务业的公司联合起来,以资产折股方式成立集团公司,以三城管理委员会方式来管理,共同做好服务?比如公共交通方面组建宁镇扬公交集团,最终甚至可以考虑有无争取上市的可能,这也可作为推动市民交通待遇一体化方面的某种思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