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顺风:关于微博的若干思考

(2010-03-28 12:12:51)
标签:

顺风

粉丝

微力

商业策略

博里

it

分类: 网络IT随笔

顺风:关于微博的若干思考

文/顺风

    ——微博具有无穷的“微力”,随着微博的发展,微博地址迟早会被一些用户印上名片。

    ——用户的“微博与关注比”可以部分反映发表强度、阅读强度及参与行为特征。

    ——微博开发的若干问题:如何建立基本联络?如何抄送?如何促进内容互动?如何精细化联络?如何精细化互动?如何评价?如何匹配?如何量化?如何提取标记?

    ——从QQ到博客,再到微博,在线沟通工具的创新空间还很大,只要详细分析沟通情境的诸因素,就可寻找到有爆发力的运用之门,比如从沟通心理的角度去思索,加进主动被动方规模因素的考虑就可以做出个新服务,稍微用下思维拼图就可以找到答案。

    ——微博蕴藏着“人搜人”的秘密。

    ——微博就是个人化的搜索引擎,是以关系为动能的全新搜索机制的雏形。

    ——微博的价值既在于传播,更在于关系和内容挖掘。微博就是“人的搜索”。

    ——微博目前的功能相对简单,但一场真正的“人的搜索引擎”的竞争已经开始。

    ——微博的智能甄别点、关注点一是人,二是内容,微博完全可以发展出一个功能强大的智能化个人关系与内容管理工具。

    ——我们在微博里寻找内容和关系,这既需要缘分,更需要微博后台的强大智能,微博智能化系统的开发还任重道远。

    ——微博的“粉丝”似乎可以改一个更好的名字,因为其主要反映的是一种暂时性的内容和关系甄别形式,而非涉相互间的粉丝偶像崇拜。

    ——目前新浪微博的“V”有点走样,变异成了某种贵族标志,这纯粹是出于一种商业策略的需要,从根本上并不能反映微博对于深度的关系和内容进行智能挖掘的核心需求。

    ——微博里最需要思想的“干货”,而不是“水货”。

    ——微博是个社会化的“头脑风暴”形式。

    ——也许可以这样理解,“粉丝”侧重于“关系”,“关注”侧重于“内容”。

    ——“关系”与微博同时成长。

    ——微博与内容机制的结合还有很大的创新空间,在作者、读者、编辑之间的微博关系有待更好地挖掘和建设。

    ——微博用户指标一般包括关注数、粉丝数、微博数、标签数、转发数、收藏数、评论数、原创数、最近更新时间、更新频率,等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